托起希望和放飞梦想的地方
——记孜孜重教探索创新的会宁县枝阳初级中学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一切,”这应该是党员组织生活会散发出的最接地气的主题和内核。

俯瞰枝阳中学,一种敬畏油然而生,她让少年睿智,她让学生自强,她让祖国的花朵充满活力和希望。

红色革命圣地似乎和教育挂不上钩,但正是红色精神在激励着这里的教育,让教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最主要课题。图为枝阳中学在举行高效课堂主题论坛活动。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提升高效课堂,离不开经常性召开片区高效课堂研讨会。

青少年的教育,是学校、社会和家长共同的责任。图为家长会互动现场。

学生从这里带走了智慧,留下了快乐。

用艺术美感和精神寄托相浇铸的“成才”雕塑,已潜移默化地融入到枝阳中学这个大家庭中!

尊师重教的氛围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里面包含着多重元素,而对优秀学生的表彰奖励是其中重要一环,目的是树立优秀向上的标杆。

做好人,做文明人,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这便要从点点滴滴的养成教育开始。
跨越的不仅仅是历史
大浪淘沙。31年的时间,足以造就一段可歌可泣的辉煌历史。在红色会师圣地会宁,前赴后继的先贤与后继者就是用这样整整31年的时间,缔造了名为“枝阳”的重点县级中学。
历史仿佛一记悠远的钟声。会宁县枝阳初级中学位于会师圣地会宁县城南关。东倚绿树成荫的东山,南临风景秀丽的桃花山,西靠环城北流的祖历河,北望高耸入云的会师纪念塔,四周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得天独厚。1983年,枝阳初级中学在蹉跎岁月中诞生,原名为会宁县第三中学,1985年改为现名,即成为会宁县教育百花园中一枝吐花露蕊的早梅。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为了扶植这棵教育园地中的新苗,张国孝、李棣、柏凤岐等老一辈校领导呕心沥血,努力创新,为枝阳初级中学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学校占地面积21990平方米,建筑面积12326平方米,包括宇臻楼、屹德楼两幢教学楼,教辅楼、行健楼和体艺楼。现有3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050多人。办学以来,学校确立了“求实创新,追求卓越”的校训,恪守“团结进取,和谐发展”的校风,倡导“以人为本,超越自我”的教风和“勤学善思,立志争先”的学风,已经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建校31年来,在历届领导和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示范基地” 、“甘肃省法制宣传教育先进集体”、“甘肃省义务教育学校课程建设示范学校”、“甘肃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甘肃省“红旗团委”、“白银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白银市教育质量管理先进集体”、“会宁县教育系统先进集体”、“会宁县教研先进集体”,被会宁县委县政府命名为“文明单位”、“安全文明校园”,学校多次获“全县教育教学综合评估第一名”“全县初级中学教学质量评估第一名”等殊荣,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表彰奖励。特别是近几年来,在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学习水平的提高,自理能力的增强,智能的开发,特长的培养,个性的发展等方面,成绩显著,在全县初中毕业会考暨升学考试中升学率逐年提高,高分段人数和录取人数均领先于同类学校。
书声琅琅的早晨,善学深思的课堂,生机勃勃的课间,生龙活虎的运动场……走进占地31亩的枝阳校园,深切地感受到这里浓郁的育人氛围,触摸到她砰砰跳动的脉搏,嗅到她扑鼻的芳香,感受到她的包容与和谐,哺育与宽厚,耿直与诚恳。枝阳初级中学丰厚的文化底蕴和浓郁的人文气息,加之幽雅的校园环境令人沉醉流连,如穿行在书林画卷之中。
畅游书海,寻求真理!图书馆里,今朝校园稚童寻章摘句读经史;实验室中,明日国家栋梁演绎归纳写春秋。枝阳初级中学不断抢抓机遇,在各级党委、政府、社会各界人士的悉心关怀下,积极筹措资金,大规模进行学校建设。目前,拥有电子备课室、中控室、监控室,大型多功能报告厅等全县一流的设施硬件。学校图书存量、实验仪器、电教资源在会宁县乃至全省可称一流,各科任教师配备了电脑,教学手段、办公设备基本实现了现代化。而今,因特网百兆光纤横穿校园,校园局域网由二百多台电脑组成智能化体系,学校还配备了传真机、摄象机、刻录机、扫描仪、视频采集卡、一体机,并建有COP多媒体录播教室一间,构成了较为完善的现代化办公体系。该校被确定为甘肃省信息教育技术示范化学校,在省市县内同行中占有领先地位,教育教学正以现代化、科技化的姿态迈上发展的快车道。
几十年的沧桑巨变,仿佛尽在一夜之间,古老的校园翻天覆地,焕然一新,处处彰显着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每一朵花都绽开了希翼,每一片绿叶都摇曳出生机,每一个角落都浸润着幸福与喜悦……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