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定区鼎力支持蔬菜产业 呈现规模推进态势
每日甘肃网讯(通讯员徐永鑫 魏晓燕)近年来,安定区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相对集中、规模开发”的原则,大力发展蔬菜产业,以日光温室、塑料大棚为主的设施农业取得突破性进展,呈现出区域内整村连片种植、规模推进的态势。
科学合理布局,培育标准化生产基地
该区按照“高原夏菜与反季节蔬菜相结合、精细化蔬菜与速生叶菜互补、早中晚搭配,一年二至三茬”的种植模式,建成了以市郊芹菜、西南部甘蓝和旱地辣椒为主的三大区域化特色蔬菜种植基地,有力地辐射带动了以旱地辣椒和西葫芦为主的蔬菜产业在浅山区的兴起。全区标准化种植面积每年稳定在8万亩以上,今年计划完成蔬菜种植面积10万亩,目前已完成6万亩。
强化科技支撑,推广试验新品种新技术
该区每年引进甘蓝、芹菜和辣椒等新品种20余个,推广新技术3-5项,特别是以中甘21号为代表的早熟甘蓝、加州王为代表的芹菜和陇椒系列为代表的旱地辣椒,规模效应日趋凸现,形成了明显的产业优势。筛选出150户蔬菜种植户为科技示范户,大力推广生物肥料、生物农药以及粘虫板杀虫技术,减少农药和化肥施用量,带动3000多户农户发展无公害蔬菜种植,极大地提高了蔬菜产品质量,促进了无公害化生产的发展步伐。
拓宽销售渠道,增强品牌营销服务功能
该区建成高原夏菜信息平台并投入运行,不断增强了政府对蔬菜产业发展的信息服务、品牌营销服务功能,全区目前共有蔬菜产地市场14个,恒温贮藏库414间,年周转量达40万吨。同时,高原夏菜行业协会的成立更是填补了区级蔬菜协会的空白,目前现有的12家蔬菜生产、经销专业合作社已规范运行,并在省外开辟销售窗口33个,年销售量达20万吨,扭转了外地客商独家垄断当地蔬菜经销市场的被动局面。另外,积极引导区内企业开展“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成功注册了“绿锐”、“内官”蔬菜产品两大商标,获绿色A级蔬菜认证12个。
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基础设施更新换代
自2011年以来,区级财政累计投入资金3005万元,主要用于日光温室、钢架大棚以及蔬菜标准化示范园(小区)建设,日光温室种植面积已达到2000多亩,塑料大棚面积达到5000多亩。结合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和规模化节水灌溉增效示范等项目,投入资金1.1亿元,发展节水灌溉面积8.45万亩(其中喷灌1.62万亩、滴管3.3万亩、管灌3.53万亩),加快了蔬菜产业基础设施更新换代进程。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
肃南黑枸杞种植上千亩 产业发展后劲强势(图) 2015-06-12 | |
靖远县为设施蔬菜投保 增强产业抗风险能力 2015-06-10 | |
全国首条大规模输送清洁电力特高压工程瓜州开工 2015-06-03 | |
崇信县“六字诀”推动蔬菜产业发展 2015-05-22 | |
临泽板桥镇美丽乡村建设助推旅游文化产业发展 2015-05-20 | |
榆中建成千亩冷凉型蔬菜标准园(图) 2015-05-13 | |
甘州区上秦镇徐赵寨村花卉产业悄然兴起(图) 2015-05-13 | |
临泽县平川镇草畜产业发展稳步推进 2015-05-13 | |
定西安定区科技创新推动马铃薯产业转型升级 2015-05-13 | |
崆峒区入选文化部特色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名单 2015-05-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