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中:驻村干部真心帮扶 贫困山村换了面貌
驻村干部在村民家了解情况
每日甘肃网 通讯员季桂珍
“我家的猪这几天不好好吃东西,好像生病呢,您赶紧给看一下到底怎么了”,6月25日,兰州市畜牧兽医研究所的宋玉魁和他的同事刚赶了两个多小时的路来到他们帮扶的清水驿乡红坪村,村民陈珊就跑来求救了,宋玉魁和同事来不及喝口水就提起随身携带的药箱赶往陈珊家。
红坪村属半干旱山区,山大沟深,交通不便,且耕地都为山地,水资源匮乏,干旱少雨等自然因素制约农业生产的发展。
为了改变红坪村贫穷落后的面貌,这一年宋玉魁和他的同事以及其他单位的联扶干部,住在村上、吃在村上,给村民讲解养殖、防疫的知识,为村民多方筹措资金解决基础设施,与村民一起共谋致富产业。驻村干部的进驻让红坪村发生了变化,让那里的村民有了致富的信心。
陈珊告诉记者:“这一年,我们村确实变化很大,你看首先进入村子的路修通了,村里修了许多水窖联扶干部常常给我们讲解一些养殖的知识,组织一些技能培训。并且以前种植没什么收入,自从帮扶以来,联扶干部也帮着调整产业,现在村里不但种玉米,还种牡丹这种经济作物,生活比以前好多了”。
“我们主要发挥部门优势,加强红坪村养殖疾病的预防,多讲解一些知识提高农民养殖的技术,还通过‘投母返糕’的形式给村民提供羔羊,让他们扩大养殖规模”,宋玉魁说。
看到红坪村地理环境适合种植牡丹,联扶单位出资给农民解决育苗问题,以一棵种苗低于市场价2角的价格让农民种植牡丹。在联扶干部和乡村干部的积极协调下村里还成立了牡丹种植合作社,带动农民通过种植牡丹改变产业结构,改变当地农民过去只种粮食作物的单一模式。
陈珊告诉记者:“今年他也种了一亩多地的牡丹,以前村里就有人种植牡丹,但是都比较分散,没有形成规模,现在有了合作社销路不发愁了”。
据了解,为了改变贫困的面貌,增加农民的收入,红坪村今年将推广双垄沟玉米1500亩,新品种马铃薯200亩。倡导“小规模大群体”的养殖模式,全村发展舍饲养羊1000只以上,户均达到5只以上,预计年内出售肉羊500只。利用现有优势,发展牡丹种植200亩,推广新品种核桃种植100亩。组织引导群众做到户均输出1个长期劳动力或短期劳动力,确保“种田打工”两不误,两促进,并做好劳务输出前的技能培训工作。新建村委会、文化广场、文化活动室、维修村卫生所。新修1500亩的高标准农田;新建800平方米集雨面;200立方米蓄水池一个,解决人畜饮水问题。硬化红坪至刘家湾通村主干道5.2公里;硬化四、五社巷道3公里;砂化栓湾至王家山社道1.5公里;砖化道路1公里,落实危房改造7户。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
精准扶贫下的“榆中模式”(图) 2015-06-30 | |
榆中县“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启动 2015-05-26 | |
榆中今年推广旱作农业51万亩 2015-05-19 | |
榆中建成千亩冷凉型蔬菜标准园(图) 2015-05-13 | |
榆中县全面提升群众防灾减灾救灾综合能力 2015-05-12 | |
榆中和平鲜花港花市购销两旺(组图) 2015-05-06 | |
榆中县绿色鲜甘草有望出口德国 2015-04-29 | |
榆中县150万株苗木打造“七彩田” 2015-04-28 | |
榆中县:帮扶给郝家湾村带来新出路 2015-04-24 | |
榆中县近500名“村官”接受专题培训(图) 2015-04-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