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点起床,组织社员采摘蔬菜;六点装车,给各销售点送菜;七点稍作休息,进行蔬菜管护……这是眼下,正值各色鲜果蔬菜集中上市的时节,对于菜农张治国来说,他的生活是痛并快乐着,辛苦忙碌之余脸上总挂着幸福的笑容。
张治国是徽县银杏树乡庆寿村人,36岁左右的他敢闯敢干、吃苦耐劳,早些年,看到粮食种植收益微薄,就长期在外打工挣钱。近几年,随着全县大力发展富民产业,各类特色产业蓬勃发展,资金扶持、技术指导、市场对接等优惠政策相继出台,这让他看到了希望,便积极响应返乡创业的号召,回家搞起了大棚蔬菜种植。
刚起步时,没有土地、没有资金、缺乏技术等一个又一个难题摆在他面前,但困难并没有阻挡住他发展产业的决心。他积极奔走了解全县蔬菜产业的基本情况,与相关部门对接申请,通过县、乡、村的协调帮助,流转了本村集中连片土地40余亩,并向亲戚朋友筹集资金20万元,定制搭建了40座标准化蔬菜大棚。
“和种菜相比,这些其实都是最简单的!”说起种菜,着实让他没少费心思。“开始种菜,自己完全是个门外汉,既不懂技术、也不懂市场,种的是一些技术要求低的常规蔬菜,往往菜长的很好,却买不上价钱,经常滞销烂掉,就别说赚钱了,一直在赔钱。”
眼看着投进去的钱都打了水漂,这可急坏了老张,三天两头就往县蔬菜站跑。在县、乡蔬菜中心科技人员的帮助下,通过学习,掌握反季节及春早秋延等蔬菜种植技术,慢慢地好起来,才见到了经济效益,也给他继续发展蔬菜产业增添了信心。
2013年,逐渐摸着蔬菜种植门道的张治国成立了“徽县康庆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他不断扩大种植基地规模,蔬菜大棚也由最初的40个发展到70多个,种植的蔬菜品种增加到10余种,并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辐射带动周边40多户村民参与种植,务工增收。
合作社的正常运转和逐步壮大,让他对于今后的发展有了更多的想法。“下一步,要从蔬菜种植中抽出身来,搞好管理,开拓市场。建成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注册自己的专业合作社品牌。利用村里的地理优势和蔬菜发展基础,带动全村人进行蔬菜种植,创出蔬菜种植专业村的牌子,真正让农民通过种菜过上富裕的日子。”他信心满满的告诉记者。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