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通讯员  >  精准扶贫

断翅也能翱翔 秦正文重生记

 2019/04/01/ 11:19 来源:每日甘肃网 记者兰天 通讯员梁璐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兰天 通讯员梁璐

  春分后的清晨,暖寒相伴。平凉市崆峒区大秦乡大秦村的第一声鸟鸣,唤醒了48岁的回族汉子秦正文。

  他翻个身,手肘一撑,拿起枕边的外衣披在肩上,坐在炕沿上熟练地“穿戴”好了“右小腿”。

  这条需要“穿戴”的“腿”是秦正文的义肢。自从2011年3月11日装卸货物受伤被截去右小腿后,它就没离开过秦正文。

  同样没离开他的,还有悉心照料他的妻子和4个像树苗一样向上蹿腾的儿女。6年多,他躺着,瞧着头顶的房梁;坐着,盯着窗外的四季。媳妇种地回来,他明明盼着,可等饭端到炕头,他又忍不住地叹气。

  三个女儿不爱在屋里玩闹了。儿子的高中班主任打来电话,说他在班里不仅成绩下降,而且性格越来越偏执内向。

  “我自卑,娃就自卑。不能在绝境中堕落下去,不能耽搁了娃!”秦正文心急得想爬起来,却还差一股劲。

  同村的农民秦有才是村里的致富带头人。由他发起成立的平凉市大秦乡福源肉牛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投资581万元,占地30亩,从肉牛育肥、销售、品种改良,到新技术引进推广、培训、交流,再到肉牛养殖产业链延伸,肉牛一头一头壮起来,村民一个一个富起来。

  “正文家不容易,我得扶一把。”自个儿强了更得记得扶弱,秦有才半夜醒来就睡不着了,他给同村的秦正文等3个残疾人想了个差事——喂牛。

  于是,每天清晨五点多,秦正文都会骑着自己的电动三轮车,去1公里以外的福源肉牛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上班,给饿了一夜的牛儿喂食草料。

  再度拥有为妻儿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机会,秦正文万般珍惜。他惦记自己的小家,更忘不了“大家”给他的温暖。

  提起如今的生活,他不再寡言,“老板是共产党员,能想到我们残疾人的难处,他每月发我1500元工资。我和小女儿每月还能领550元政府低保。”他急切地告诉记者,“最重要的是,崆峒区残联还给我提供了公益性岗位,让我配合搞村上的残疾人工作。”

  有了工作,还不止一件!

  秦正文拍着大腿,扭动着身子坐正,眉宇间的自卑和敏感渐渐化为自尊与骨气。

  “吃饭穿衣不愁,人活得有尊严,生活不是问题!人不光要走路,还要能走得稳当;人家吃肉,咱们最起码能喝汤!”

  何止喝汤?!

  在政策帮扶下,秦正文一家人正走出绝境,看到希望。为了在牛棚里工作时行动更方便,他用自己攒下来的工资换了不磨皮肤的新义肢;他的医疗和养老保险被全部免除;媳妇成了村里的环卫工;大女儿学习医疗护理每年能领1000元补助;二女儿和小女儿也能拿到精准扶贫助学金……

  “弱有所扶”,心之所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 国家政策在记挂,残疾人护理生活补贴制度在完善,医保报销比例在提高,教育助学资金摸得着,职业培训技术含量高,就业援助成了残疾人的心头好。

  2018年,崆峒区培育了“绿康源现代农业”“鸿源果业”“福源肉牛”“上麻种植”“泽旭科技”5个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申请区财政拨付资金15万元,对全区30名残疾人自主创业者,按人均5000元的标准,开展了就业援助。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崆峒区多方助残政策的落实,让秦正文深切感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为了让每个残疾人都能有尊严地融入社会所作出的真挚努力。

  如今,他沐浴在阳光下,迈着自己独有的坚毅步伐,将人生逆境的苦楚远远地甩在了身后。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