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通讯员  >  文化创新

崆峒区:生旦净末进校园 梨园花开遍地香

 2019/05/09/ 15:17 来源:每日甘肃网 记者兰天 通讯员魏丽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兰天  通讯员魏丽

  “爹爹放宽心村头站稳,我有几句话禀告双亲。国难我理应挥戈上阵,也为了尽孝道替父从军。……”初夏午后,在“崆峒区青少年戏曲培训基地”平凉十中戏曲社团的练功房里,传来阵阵清脆铿锵的梨园雅

  戏曲课堂上,八年级八班的蒋怡凡身着古戏装,踢着“朝天蹬”,在舞台中间一亮相,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间,已然有模有样;伴随着韵律十足的铿锵声,同班同学马春阳一板一眼唱起来,曲调高亢激越,在校园上空久久回荡……

  这样的场景在十中的校园里不是偶然,而是常态。许多学生都能有模有样地唱上几段戏曲唱段。

  近年来,崆峒区为传承弘扬戏曲文化精髓,培养学生文化素养,持续开展了“传统戏曲进校园活动”,让校园文化“鲜活”了起来。而成立近三年的平凉十中戏曲社团,作为其中的佼佼者,更是圈粉无数,硕果累累。

  2016年10月,在校长李添丁的多方努力下,平凉十中成立了崆峒区第一个校园秦腔社团。学校聘请了国家二级演员蒲虎为戏曲指导教师,每天下午为学生进行义务教学辅导。从此,蒲老师便与十中孩子结下了不解的戏曲

  三年来,从基础戏剧知识到踢腿、下腰、翻身、喊等基本功,蒲老师手口相授、言传身教,先后培养了42名戏曲小学员。

  为了能让孩子们更快更好地熟悉戏曲,他采取讲演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翻转腾挪的精彩演绎中学习。如今,社团已经演出了眉户剧《父亲》、秦腔选段《虎口缘》《花相会》《花木兰》《十五贯》等多部经典剧目。学员蒲铭捷、张丽同学更是在第21届全国少儿戏曲荟萃活动中荣获了小梅花金奖。

  “戏曲的传承,要从娃娃抓起。让孩子有机会零距离亲近戏曲,他们才会爱上戏曲,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现在,我们社团活动已经是学校孩子追崇的新风尚了。”能为戏曲传承推广贡献力量,身为专业戏曲演员的蒲老师既欣慰又满足。

  “以前我听不懂戏,一听就瞌睡,现在经常看同学们演出,老师还会给我们讲解,我都听‘上瘾’了,越听越想听。”七年级四班的陶莹莹笑着说,她经常跟爷爷一起听戏,时不时交流点评一下,其乐融融。

  将古老的戏曲艺术融入当代校园文化,是平凉十中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的有益尝试。课间休息、戏曲课堂、课外活动,名家名段余音袅袅,在潜移默化中,学生们欣赏了戏曲,陶冶了情操,提高了艺术修养。

  “我们还探索编写了戏曲校本课程,把戏曲知识和欣赏列入到学校教学计划中,学生们都很喜欢。培养小观众听戏曲、唱戏曲、参与到传承传统艺术中来,让传统文化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事。”平凉十中副校长韩晓说。

  手眼身步传神韵,唱念做打功夫。已经成为“小网”的马春阳,一段演唱秦腔的视频在直播平台上吸引了上万戏迷粉丝。“一站到舞台上我就很兴奋!”刚练完功的他脸上扑扑的,“我刚开始接触秦腔时,以为这是爷爷奶奶老一辈才唱的。接触之后,发现它博大精深,现在唱好秦腔是我的梦想。”

  薪火相传育桃李,百花齐放唱春秋。“只有让孩子们先了解戏曲、懂得戏曲,才能谈得上热爱戏曲”,“我们的社团活动会一直开展下去,让更多的孩子有机会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平凉中校长李添丁说。

  锵——锵——咚咚咚!”当丝弦锣鼓之声再次在校园响起,传承戏曲文化艺术的希望之光也在校园绽放光彩。

学生在蒲虎勤老师的指导下练习戏曲基本功。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新闻排行

1   降压供水公告
2   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公示2018年享受政府特
3   兰州:黄河里冲出一条一米长的娃娃鱼
4   林铎在全省金融工作会议上强调 坚决防范化解风险积极
5   省食药监局:效价指标不合格百白破疫苗未流入甘肃
6   每日甘肃网7月22日甘肃热点新闻回顾
7   【全国网媒看平凉】探访崇信龙泉寺 感受文化旅游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