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通讯员  >  精准扶贫

【我们的驻村帮扶干部】陇西县东峪村里有个“铁”书记

 2019/10/18/ 11:11 来源:每日甘肃网 记者韦德占 通讯员强科 关杰

东峪村第一书记、陇西车务段扶贫专干仰彦龙正在帮村民修自来水水阀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韦德 通讯员强科 关杰

  在陇西贫瘠的东峪村,有一位高高瘦瘦、脸上总带着笑容的80后扶贫干部,他奔波在乡间小路、田间地头,帮助村里贫困户解决生活困难,传授致富技术,传递党组织温暖,在陇西脱贫攻坚战场上,散发着一个党员的光和热。

  他就是兰铁集团驻东峪村第一书记、陇西车务段扶贫专干仰彦龙。

  仰彦龙是陇西车务段定西车站技术员,2018年4月来到东峪村兼任扶贫第一书记。他白天走村串户,晚上挑灯学政策、查档案,忙起来甚至顾不上吃饭,开水泡面度过一天。渐渐地,国家的政策掌握了、村民的情况了解了、致贫的原因和脱贫的对策也想好了。

仰彦龙走村串户,察民情、访民意

  创新“铁路+”扶贫模式

  东峪村位于陇西县通安驿镇的西北角,是通安驿镇3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之一,村民以种植全膜玉米、马铃薯、中药材、畜牧养殖为主。山大沟深、干旱少雨以及不太便利的交通,成为制约当地村民奔小康的“拦路虎”。

  统计显示,2014年全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48户980人,贫困发生率达55.8%。面对这样的情况,仰彦龙深感责任重大。自然环境虽然无法改变,但是可以转变村民的思想,扩大种养殖产业,建立合作社,这些措施都可以带动村民们致富。有了想法之后,他立即行动起来,将实际情况逐级汇报,最终形成了“铁路+扶贫”的模式,为带领全村老百姓脱贫致富提供了新思路。

  发挥铁路运输扶贫和消费扶贫,帮助当地的土特产走向市场,增加村民收入,是仰彦龙开展扶贫工作的切入点。在兰铁集团的援助和车务段的帮扶下,富民兴村交易平台和油品加工扶贫车间建成启运,全村的农副产品不出村就能卖上好价钱。扶贫车间的建立,还为村民们提供了新的就业岗位。目前扶贫车间共有职工19人,其中16名是当地村民。

  同时,仰彦积极寻找电商市场,实现“东峪老榨”胡麻油线上线下共同销售,使村集体经济突破8万元;将当地土鸡、蔬菜、胡麻油、小米等特色农产品推向集团公司“幸福餐桌”和福建连江等地,帮助蔬菜种植户45户187人,每户每亩平均增加经济收入3000元,让村民真正得到了实惠。

  付效义是低保贫困户,因体弱多病,日子一直过得紧巴巴。2018年,成绩优秀的儿子和女儿双双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然而,这个喜庆的消息对于这个贫困的家庭却成了难心事。不得已,付效义多次跟女儿商量,想让女儿放弃上大学的机会外出打工补贴家用。

  仰彦龙得知这一消息后,匆匆赶到付效义家,一边用党的好政策和自己的经历说服他,一边为两个孩子联系生源地贷款,同时,还为付效义争取了护林员的公益性岗位,解除了付效义的燃眉之急,让两个孩子得以顺利入学

仰彦龙了解贫困户致贫原因

  引导党员当脱贫致富“领头羊”

  2018年12月28日,陇西县通安驿镇东峪村,刺骨的寒风在荒凉的山谷中回荡,在凛冽的寒风中,仰彦龙踩着皑皑白雪走家串户,和老百姓拉家常,吃穿住用,鞭炮对联,家家户户过春节的准备情况他都一一问到。

  解放群众思想,发挥村党支部及村民党员的引领作用,是仰彦开展扶贫工作的“绝招”。自到任以来,他先后和陇西车务段联系开展党建扶贫专题党课三次、签订结对连心卡5户,让基层党员先动起来,当好脱贫致富的“领头羊”。

  当地的蔬菜大棚比较多,但是由于缺乏技术指导,蔬菜产量一直上不去,更不上好价格。仰彦从外地请来蔬菜种植专家,起初村民们不太相信他请来的专家,在他的反复沟通和引导下,村里的建档立卡户、村民党员张仁首先跟着专家学起了技术。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张仁家的蔬菜产量和价格在不断升高。这让其他村民看到了希望和致富的门路,纷纷加入到技术学习中,张仁也由此成了小有名气的“本土专家”。

  经过多方努力,东峪村贫困人口由2014年的248户980人下降至2户7人,贫困发生率为0.45%,终于实现了整村脱贫。因为工作业绩突出,仰彦于2018年荣获全国铁路青年岗位技术能手,陇西县优秀帮扶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 2019年兰州局集团公司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现在村民遇到问题后,都能第一时间来找我解决,他们都把我当亲人,我也成了农村人,融进了农村生活和工作之中。”面对成绩和荣誉,仰彦没有骄傲,令他骄傲的是村民把他当成了自己人。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等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