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每日甘肃网通讯员魏金龙 马晶晶
这几天,瓜州县河东镇六道沟村一组村民张伦战格外高兴,因为前些天他养了一年的两头安格斯牛,卖了4.7多万元,平均每头牛纯利润就达到了7000多元。
现年38岁的张伦战家里6口人,往年家里的六十四亩耕地里种植小麦、玉米等作物,辛苦一年收入也就4万多元。去年9月,张伦战在河东镇政府引导支持下,以每头1.2万元的价格分两批调引12头安格斯牛,经过1年的精心喂养,一头头安格斯牛黑亮健壮。

张伦战正在给安格斯牛添草料
“安格斯牛养殖起来比较容易,一头牛平均下来一天养殖成本需要10元钱,1亩地玉米就可养1头牛,我这次卖掉2头牛的纯收入相当于种30亩小麦或玉米的纯收入。今年我准备再调引10头带胎西门塔尔母牛,继续扩大牛产业。”张伦战说。
今年3月,河东镇六道沟村妇联主席夏国芳在镇政府的支持下,以低于商业贷款的利率,从邮储银行贷款30万元,一次性调引17头西门塔尔带胎母牛,半年不到,产下9头小牛犊,其中2头品相好的小牛犊卖了1.7万元,另外7头也以每头8500元的价格预订。为了养好这些牛,今年4月份,夏国芳家购置了饲料搅拌机,花了1.7万元,政府补贴了8500元,自己只花了8500元。

夏国芳养殖的西门塔尔牛
“几年前就想养牛,就是没有资金和技术,现在政策越来越好,带胎母牛每头政府补贴3000元,还有养殖保险,有了饲料搅拌机喂牛就方便多了,26头牛早晚各喂一次,总共3小时就可以全部喂完。其他时间还可以干点别的农活,兽医技术员免费上门服务,自己只掏药费,感觉特别方便,现在养牛就是无忧养殖。”夏国芳说。
去年以来,瓜州县河东镇坚持以产业扶贫为主,党组织牵头建园区、党员带头推产业,县镇村帮扶干部入户算对比账、制定“一户一策”帮扶计划,协调解决贫困户缺资金、缺技术瓶颈难题,引导扶持贫困户发展肉牛养殖等高效产业,增强贫困户“造血”功能。

今年出生的小牛犊
“为了巩固脱贫成果,2018年分两批为62户贫困户调引安格斯肉牛124头,并全部投放到农户家中。目前,河东镇已产小牛犊20多头,出售安格斯公牛45头,平均每头公牛售价都可达1.7万-1.8万元。”河东镇副镇长蒋兴年说。
今年,瓜州县河东镇以“粮改饲”为契机,因地制宜盘活资源,按统一调引、统一贷款、统一保险、统一管理、统一出售、分户散养的“5+1”模式,大力发展种草养畜,延伸“种、养、加”产业链,走小群体、大规模的发展路子。同时,为了完善牛产业链,河东镇以福万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为主体,规划建设了占地面积1.918万平方米的河东镇现代草蓄扶贫产业示范园区,建成牛羊交易及牛超市,饲料加工、牧草种植收购、打包、仓储于一体的综合性现代草畜扶贫示范点,通过牛超市试点模式,农户可在牛超市自行选购,降低调运成本和风险,引进自走式青贮玉米收获机1台、美迪牌青贮机3台、青储打捆包膜一体机2台,牧草收割、翻晒、打捆机械一套,大型饲料加工机械一套。该园区的建成,解决了群众的牧草收购外运、饲草青储饲料加工、牛羊交易问题,为群众产业结构调整,种草养畜推进牛产业的发展铺就了一条增收致富的“金路子”。

安格斯牛
“截至目前,全镇调引黑安格斯牛400余头,调引四代西门塔尔牛600余头,养殖农户达到169户,年内调引肉牛将达到2000头,形成小群体大规模的发展模式。同时,引进青贮设备3套,进一步做大养殖规模、做精养殖产品,在发展高品质、高效益、高端肉牛市场上求突破,我们计划利用三年时间,将河东镇打造成为瓜州最大的肉牛养殖繁育乡镇,让肉牛产业真成为农户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瓜州县河东镇镇长万占春说。
相关新闻
- 2019年09月04日无花果花落瓜州 移民家开启增收致富新天地
- 2019年08月21日瓜州县:反季节韭菜种植巩固脱贫成果
- 2019年08月16日瓜州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凝聚乡村振兴新动能
- 2019年08月08日小果果做成了大产业 瓜州枸杞走红市场探析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