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每日甘肃网通讯员 何丹瑶
“村里干净了,漂亮了,许多踏青、摄影、旅游者纷至沓来,迷人的田园风光,一时成了城里人的最爱。”武都区安化镇大鹿院一名包村干部说道。
城市,是现代文明的舞台;农村,则是孕育城市的故乡。为了让老百姓像城里人一样,在优美的环境中,舒适而又有尊严的生活,近年来,武都区使出了“十八般武艺”,着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用绣花般的精神,“绣出”百姓幸福笑脸。
一个村庄就是一张靓丽名片
毫不夸张,近年来武都区农村人居环境的变化,可以用“翻天覆地”来形容。
今年以来,武都区坚持拆治结合,对拆危、拆旧腾挪出来的土地,按照宜建则建、宜绿植绿、宜耕还耕的原则,集约高效利用,打造小花园、小景观、小菜园,同时,大力整治乱搭乱建、乱堆乱放和脏乱差等问题。目前,全区450个村子告别了以往的“脏乱差”,变成了“洁净美”。
如今,行走在武都区各个村庄,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是茂盛的树木、绽放的鲜花、新绘的文化墙、充满文明气息的民俗,一幅幅美丽的田园山水图让人流连忘返。
特色产业为美丽乡村注入生命力
乡村振兴需要产业撬动,武都区将美丽乡村建设与精准扶贫等工作相结合,为村民脱贫打下了基础,为致富树立信心。臻怡澜悦茶叶开发有限公司在裕河镇租赁荒坡岗地50亩种植茶叶,每天收购鲜叶龙井130斤、毛尖220斤,每天可增收150元到200元。该茶厂运营至今共带动贫困户245户1005人,已成为周边农户就近就业、脱贫增收的主要渠道,为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宜业宜居的生态美丽村庄建设,打下了坚实的根基。近年来,武都区着力将茶产业打造成脱贫攻坚的主导产业、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切实有效推进武都产业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
礼仪文明成为乡村“新风尚”
“酒席标准为400元以下,烟的标准为20元以下,酒的标准100元以下,宴席不超过20桌,迎亲车队不得超过6辆,取消升学、满月、乔迁等宴席。”近日,武都区柏林镇袁家坝制定的红白理事办理标准,被人们到处传颂,成为切实推进村民自治,净化文明新风,促进精神文明的新举措。
武都区建设美丽乡村,使乡村的硬件得到改善,同时将软件配套建设也紧紧跟上。该区将移风易俗与美丽乡村建设有效结合,一方面针对村民的思想文化意识淡薄的客观因素,在村庄道路、院墙等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十四孝图”“文明新风”等为内容,以漫画等形式绘就和粘贴文化墙,对村民进行宣传教育;另一方面,将移风易俗写进村规民约,向广大群众宣传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移风易俗的积极意义,倡导树立厚养薄葬、婚事俭办新风尚,引导广大群众自觉抵制婚丧嫁娶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奢靡之风。对于在婚丧嫁娶中一些好的做法及婚事俭办,丧事简办的家庭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并与“十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等评选活动挂钩,优先享受各种优惠政策。
“环境改善了,村民不再乱扔垃圾了,村容村貌更加亮丽;村风文明了,赌博的少了,不孝顺父母、邻里纠纷等事件明显下降。”武都区柏林镇袁家坝村干部袁红梅说道。
相关新闻
- 2020年04月21日康县高凤银老人的幸福生活
- 2020年04月15日瓜州县沙河乡:风貌改造“再发力” 美丽乡村入画来
- 2020年04月02日康县沈沟村100天蜕变的背后
- 2020年03月17日敦煌整治农村环境打造美丽乡村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