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通讯员  >  精准扶贫

【我们的驻村帮扶干部】点亮脱贫致富新希望——记两当县张家乡张家村驻村帮扶工作队

 2020/07/09/ 17:27 来源:每日甘肃网 通讯员 刘婷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通讯员 刘婷 

  山大,沟深,坡陡,弯急。

  平均海拔2014米,坐落着148户人家,距县城75公里,驱车需要2小时到达。

  这里就是两当县张家乡张家村,也是甘肃省地勘局、两当县委宣传部的驻村帮扶点。

  2019年1月开始,省地勘局、县委宣传部驻村工作队到张家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如今,1零7个月过去了,在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张家村村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们村的驻村帮扶工作队厉害着呢,帮大家伙做了不少事情!”如今在当地一提到两当县张家村驻村帮扶工作队,村民们都竖起大拇指。

  依托帮扶单位开展消费扶贫

  “孟哥在家吗?今年采收了多少蜂蜜,土鸡价格最近怎么样?一会儿我想跟你去养鸡场看看,今年我们还是以消费帮扶为主,今年鸡肉价格上涨,我建议你可以加大土鸡养殖数量,提高收入。”2020618日,张家村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宋全红带领王永波、刘婷两名队员入户走访慰问,与贫困户商谈下一步扶贫计划。

  “驻村工作队宋书记和两名队员是村里的‘运输员’,也成了我的‘销售员’,去年我家采收的1000多斤蜂蜜全靠他们帮忙销售,赚了4万多元,土鸡也卖出了1.2万元。”眼看着日子越过越有奔头,苦了半辈子的贫困户孟岁成喜笑颜开。

  由于地理位置和交通原因,部分农户农特产品滞销,帮扶工作队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依托帮扶单位,并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协助农户销售蜂蜜、土鸡蛋、土鸡、花椒、核桃等农产品,去年以来,已销售土蜂蜜2000余斤,其他农产品3.8万元。共计消费扶贫11万元。贫困户发展产业的内生动力被极大激发。

  兴办实事修建“幸福泉”

  安全的饮用水是生活的基本需求,也影响着农户的身体健康。张家村村民生活用水来自村内的一条河——张家黑河。张家村地处山区,冬季气温偏低,时常因结冰发生季节性缺水,村里的凉水泉便成了冬季生活用水的来源。但是凉水泉为露天取水点,水质卫生与取水安全存在隐患。为了解决村民季节性用水困难,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宋全红积极与帮扶单位汇报联络,在省地勘局的大力支持下,协调落实资金2.3万余元,对凉水泉取水点道路进行了硬化,并修筑了蓄水池,联系相关资质部门进行了水质分析,分析结果完全达标。凉水泉民生项目的落地建成,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的安全用水,也成了张家村村民的“幸福泉”。

  今年春播时节,新冠肺炎疫情仍然持续,为帮助群众减少疫情对春耕生产的影响,驻村帮扶队积极协调帮扶单位落实资金3万余元购置化肥230袋,挨家挨户进行发放,帮村民实实在在解决了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智”“志”齐扶 教育扶贫措施实

  “村里娃”是张家村的未来,在工作队驻村帮扶期间,利用帮扶单位省地勘局自身优势,先后免费为全村82名学生发放助学大礼包,为张家村学校捐献电脑40余台,不仅物质资助,驻村帮扶工作队员还变身“老师”,为学生进行假期学习辅导。暑假期间,正是农忙时节,加之村里的年轻父母外出打工,家里老人既要忙农活,又要照顾孩子,为了帮村民解决这一难题,经与村委协商,驻村帮扶工作队在张家村活动室开办了暑期作业辅导班,既解决了农忙无法照顾孩子的困境,也为学生解决了学习无人辅导的问题,并且积极引导学生们从小立志成才,刻苦学习,将来实现梦想,报效祖国。

  产业扶贫激活山村内生动力

  增收是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之一,要增收必须要大力发展产业,产业扶贫既是驻村帮扶的重头戏,也是难点。驻村帮扶工作队借助当地得天独厚的原生态蜜源资源,千方百计为张家村谋划产业发展。

  “我们因地制宜建立了以‘村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土蜂养殖模式,结合当地‘进山入沟+农户领养’的养殖方式,由村集体购买土蜂,并委托两当县土蜂专业合作社以年为周期进行领养,领养对象为初次发展土蜂的农户,由合作社提供技术指导,建档立卡户每箱土蜂上交村集体一斤蜂蜜,非建档立卡户上交两斤蜂蜜,领养期满后,农户归还土蜂,新发展的土蜂和剩余蜂蜜归农户所有。并为合作社落实帮扶资金3万元购买蜂箱200套,目前,土蜂产业发展已成为张家村村民增收的支柱性产业,最终实现了村集体、合作社、村民共同赢利的发展格局。”张家村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宋全红说起村里的变化喜不自禁,在谈到今后的工作时,他目光坚定地说:“既然选择了帮扶工作,我们工作队三人定会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再创佳绩,为张家村的老百姓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