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通讯员  >  社会事业

平凉市崆峒区小岔村:旧貌焕新颜 村民奔小康

 2020/09/14/ 22:25 来源:每日甘肃网 通讯员朱元军 李小刚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通讯员 朱元军 李小刚

  初秋时节,走进平凉市崆峒区上杨乡小岔村,一排排房屋鳞次栉比,门前屋后干净整齐,人畜分离棚圈整齐划一,层层叠叠的坡耕地,奔流婉转的小岔河,平坦绵延的沿河路,“小桥流水人家”,就是小岔村现在的真实写照。

  村容村貌焕新颜 村民生活美滋滋夜色初降,在小岔村的休闲文化广场上,张秀琴正和妇女们开心地跳着广场舞,老人们在大树下拉着家常,孩子们追逐嬉戏……

  “以前没场地、没观众,只能躲在家里自娱自乐,有劲使不开。”马福堂是村上能唱会写的文艺能人,自打村里有了休闲文化广场,区上给配了表演服装和音响设备后,他的热情高涨,联络了几个同样热爱文艺的小伙伴,在村里搭起了属于自己的“舞台”。

  为了让村里人也拥有健康积极的“夜生活”,小岔村委会积极筹措,争取项目总投资286.44万元,实施了休闲文化广场改造工程,并配套完成相关附属工程建设。目前,已完成投资180万元,完成场地平整9250立方米,安装围栏1950米,完成村道路面拓宽及场地硬化720平方米,铺设渗水砖180平方米,铺设鹅卵石路径260平方米。如今的小岔村,巷道干净,道路平整,环境优美,老百姓的幸福指数大幅提升。

  回村创业有保障 政策扶智收入高

  23岁的米红军是小岔村村民,今年,他“麾下”已聚集了3000只兔子和30头牛。他的新目标是“万只兔,百头牛,开启真正的现代化养殖,带动更多的村民致富!”

  五年前,米红军从兰州回到平凉老家,打算自己创业,那时候,一穷二白,养兔养牛全靠自己摸索。“之前,驻村工作队来征询培训需求时,我以为就是走个过场,毕竟小岔村大规模养兔养牛就我一家,人家也不可能为了我一个人专门进行培训。没想到是,帮扶干部居然从平凉请来了养殖专家为我一个人进行了专题培训,我很感动。通过专家手把手的培训,我对养兔养牛技术细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体会,对以后的养殖事业帮助很大,更坚定了我扩大养殖规模的信心。”因为养殖管理技术不科学而吃过亏的米红军,现在更加注重追求正规化科学化管理。去年7月,崆峒区上杨乡政府在米红军养殖产业的基础上成立了集养兔、养牛、养羊、花椒种植于一体的鸿森养殖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并带动村里的4家贫困户入股,为形成全乡规模化养殖产业打下了基础。

  为了推进精准脱贫攻坚、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激发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为贫困群众建立“造血”细胞,小岔村委会积极联系崆峒区人社局,针对有需求的贫困劳动力,分批次开展就业培训,围绕理论基础、模拟训练和创业实践等展开教学,结合“互联网+”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对贫困户进行网络创业专业化指导和系统化训练,帮助贫困户建立起了互联网创业思维,昔日的“蒸馍”小伙米红军已经变身“兔主播”,过上了“牛”日子 。

  健康扶贫惠农家 小康路上有你我“政府政策好,工作队的人也关心我,鼓励我,两个孩子还指望我呢,我不能放弃。”村民王继红经常对自己说。王继红今年41岁,和妻子史亚萍一起打理着家中的12亩地。近年来,无公害蔬菜走势看好,为了增加收入,王继红匀出2亩地种植蔬菜。2012年夏天,外出卖菜的王继红发生车祸,右腿截肢,意外一下子压垮了一家人,失去右腿的王继红也失去了生活的动力,在家里自暴自弃。

  2014年底,王继红家被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驻村工作队积极为他办理了残疾证,申请了轮椅并鼓励他一定要鼓足信心,好日子还在后面呢。王继红终于鼓起了生活的勇气,开始筹谋着怎么赚钱,怎么过上好日子。现在,家里养了三头牛,两头猪,日子也越过越好。

  人人都说:辛辛苦苦奔小康,得场大病全泡汤。疾病已成为横亘在脱贫路上的最大“拦路虎”。在小岔村的扶贫工作中,工作队坚持把扶贫与扶志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要送温暖,更要送志气、送信心。从思想上、精神上帮扶,帮助因病致贫的贫困户树立战胜困难、摆脱困境的信心和斗志,提高他们致富的自信心,增强他们的自信力,做到扶贫先扶“志”。

  小岔村驻村工作队队长李敏说:“我们一天天的看着小岔村的变化,就像是自己的孩子,看着他长大,看着他越来越好,我们也坚信,小岔村的明天会更美好!”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