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通讯员  >  经济发展

【回眸“十三五” 喜看新变化】“数”看“十三五”临泽教育发展“答卷”

 2021/01/14/ 17:31 来源:每日甘肃网 通讯员 岩蕙 豆义全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通讯员 岩蕙 豆义全

  “十三五”时期,临泽县始终坚持优先发展教育,统筹规划部署,持续加大投入,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着力打造“双最双高”(最安全、最阳光,高质量、高成长性)校园,以“奋进之笔”书写“得意之作”,给全县人民交了一份“高分答卷”。

  “3个国字号”:教育结构更加协调

  建成首批全国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县。建立督学责任区,坚持“谁的生源地谁督学”,构建“形散神不散”的十二年一贯生源利益链,打造学生成长共同体、教师发展共同体、学校责任共同体,走出了一条县域内城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特色之路。

  建成全国中小学校长、骨干教师“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专项培训基地。全面推行“三个课堂”常态应用,利用县域名校名师资源打造“优质学校带动薄弱学校、骨干教师带动其他教师”的教师成长和教学质量共同体,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建成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职教中心成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主力军,累计招生2326名,全县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6.04%,比“十二五”末提高3.15个百分点。坚持专业建在产业链上,着力打造服务“三县”建设的拳头专业,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被遴选为“甘肃省职业教育骨干专业”。成立全市首家社区教育学院,年均开展各类社区教育讲座和创业创新教育等社会劳动力培训2500多人次,建成第一批全省社区教育实验区。

  “5个100%”:教育发展更加公平

  实现城区幼儿省级示范性公办幼儿园入园率100%。择园现象基本消除。村村都有公办幼儿园,其中省级一类幼儿园7所、张掖市标准化幼儿园58所。实行“3+2”幼小一体办学模式,全县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99.92%。

  实现全县中小学56人以上大班额消除100%。实施城镇扩容工程,城区校园学位满足招生片区学生和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就近入学需求,城区小学最大班额由“十二五”末的57人降至53人,全县中小学56人以上“大班额”全部消除。

  实现乡村“两类学校”温馨校园建设100%。66个村教学点除楼房外校舍新建更新100%,办学条件保障到位。中心校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和村教学点“七字型”布局适应寄宿和“3+2”运行管理体制,布局建设科学合理。编制、职称、培训、待遇倾斜乡村教师,“小班化”教学面授辅导、课后托管服务每个孩子,城乡线上教学共同体、城乡结对帮扶带动薄弱学校、薄弱学科教学质量提升,教学质量有效保证。

  实现全县中小学幼儿园省级以上特色(示范)校创建100%。深化“双最双高”校园建设改革,着眼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鲜明提出“双最双高”(最安全、最阳光,高质量、高成长性)校园目标和“阳光教育+创客教育”双轮驱动提升策略,系统上下凝心聚力打造有亮度、有温度、有高度、有宽度、有长度的临泽教育新生态。

  实现全县中小学幼儿园数字校园建设100%。深入推进全省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建成临泽教育专网,规模校园完成全光网改造,村教学点全部完成千兆网络改造,全县中小学幼儿园有线无线双网全覆盖,“三通两平台”取得重大突破,“校校用平台、班班用资源、人人用空间”成为常态,师生信息化素养全面提升。

  “3个零突破”:教育质量更加优越

  实现高考一本上线率和600分以上考生、985、211院校、一本院校录取人数翻番,清华录取实现“零突破”。高考质量逐年攀升,2020年全县一本上线率69.71%,比“十二五”末提高55.71个百分点。特别是2016-2020年,3名学生被清华大学录取、5名学生被北京大学录取,填补了临泽教育历史上清华大学录取空白。

  实现职教中心对口升学考试本科上线、全省中职生技能大赛获奖人数翻番,代表全省参加国家级比赛人数实现“零突破”。坚持升学和就业办学“双引擎”,年均50多名学生对口升学考试达到本科录取线,累计310名学生本科录取、176名学生在全省中职生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奖。特别是有7名学生代表全省参加国家级比赛,填补了临泽职业教育历史上参加国家级技能大赛的空白。

  实现省级骨干教师、高级职称教师等领军人才队伍数量翻番,正高级教师评聘实现“零突破”。着力打造“红烛先锋”党建品牌,引领初心使命,激励敬业奉献,累计培养省级骨干教师(含省级农村骨干教师)78人。省级骨干教师、高级职称教师人数分别比“十二五”期间净增50人、281人,特别是评聘正高级职称教师14人,填补了临泽教育历史上正高级职称的空白,有效激发了广大教师工作积极性。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