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通讯员  >  文化创新

【网络中国节·端午】宁县小香包“绣”出致富大产业

 2023/06/21/ 23:03 来源:每日甘肃网 通讯员 李建强

  每日甘肃网讯(新甘肃·每日甘肃网通讯员 李建强)随着端午节日益临近,连日来,在庆阳市宁县九龙广场民俗文化销售市场的展棚,随处可见五颜六色的香包,十二生肖香包栩栩如生,枕头、鞋垫等刺绣作品色彩艳丽……各类香包民俗文化饰品琳琅满目,人们选购自己心爱的产品,处处呈现浓郁的节日氛围。

郭海峰正在整理香包.jpg

  “随着端午节将近,销售量也日益增多,特别是十二生肖新款兔子小挂件尤为受欢迎,最多一天能销售6000多元。”宁县惠湘灵韵民俗文化产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郭海峰欣喜地说,他还通过快手、抖音、短视频、直播卖货等线上形式,每天实现销售额600到1500元左右。

市民选购香包.jpg

  今年37岁的郭海峰,以前在江苏打工。2018年,他回宁县老家过年时,发现当地留守妇女经常利用冬闲绣鞋垫、做香包,但大多都是散户制作的形式,产品包装单一,没有形成规模,市场信息打不开,经济收益非常有限。

市民选购香包1.jpg

  2019年4月,郭海峰在父母以前开办幼儿园的旧址上建了600多平方米的厂房,引进了高速全自动电脑绣花机,创办了惠湘灵韵民俗文化产业开发有限公司,公司以生产香包、刺绣等传统民俗产品为主,带动本村和邻村农户抱团发展民俗文化产业。

  “现在每日可以生产香包刺绣等民俗产品500件以上,年销售额达到1500万元。”郭海峰介绍说,公司设置了统一的图样标准、样式设计、工艺流程等业务,并定期开设培训班,让民俗产品能够立足市场,打开销路。

市民选购香包2.JPG

  “香包、刺绣等制作时间灵活,农户利用冬闲、农闲时间坐在家里制作,可以让当地150多名留守妇女、老年人及残疾人实现就近就业,人均每月收入1500元。”郭海峰说。

  小小的香包刺绣,如此走俏市场,这都要得益于宁县对民俗文化产业工作的高度重视。

市民选购香包3.JPG

  近年来,宁县坚持以具有地方特色的香包、刺绣、皮影、石雕为重点,深度挖掘民俗文化、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和生态文化,采取“公司+农户”的方式,依托彩霞香包公司、宁县伊人绣鞋业公司、惠湘灵韵民俗文化产业公司等文化产业龙头企业,大力生产制作各类民俗文化产品,并按照生产、深加工、收购、销售于一体的模式,进一步延链补链强链,走出了一条“小群体、大规模”的发展路子。与此同时,宁县还通过建办乡村就业工厂的形式,出台各项政策补贴,吸引返乡人士回乡建办民俗产业加工就业工厂,为实现稳岗留工、扩大就业、促进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如今,越来越多的宁县群众已加入到香包刺绣等民俗文化产品制作的行列,民俗文化产业正成为群众增加收入和促进就业的富民产业。

  欢迎全省各地的通讯员踊跃投稿:mrgstx@163.com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