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通讯员  >  经济发展

科技人才“传经送宝” 玉门果农乐享“技术大餐”

 2023/11/17/ 18:54 来源:每日甘肃网

  每日甘肃网讯 在玉门市的田间地头,活跃着一支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乡土人才队伍,他们长期摸爬滚打在乡村振兴第一线,技术底子厚,带动能力足,不仅有“泥土气”,还有“科技范儿”。

  5年前,为解决村级组织力量不足、能力不强、产业薄弱、治理水平不高、乡村振兴后劲不足等难题,玉门市紧扣乡村振兴实际需求,破解人才紧缺难题,探索建立科技特派员服务“三农”制度,选派了一批批既有浓厚乡土情怀、又有丰富工作经验的“土专家”到乡村振兴一线打硬仗、攻难题。

  截至目前,已先后选派6批680名科技特派员到村服务,基本实现乡村振兴示范村、产业发展特色村、集体经济薄弱村全覆盖,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人才和技术支撑。

  闯新路——“乡村振兴要因地制宜,既管当下也利长远”

  普及养殖技术、指导产业技术、新建繁育基地……到玉门市六墩镇昌盛村担任科技特派员3年多来,阿永录一头扎进村里,一心谋划发展,见证了昌盛村的变化。像阿永录这样的科技特派指导员,玉门还有很多。

  2020年,阿永录了解到养殖湖羊市场前景好,养殖成本低、见效快,便决定做一名“牧羊人”。那段时间,他一边到山东等地调研“取经”,一边利用早年工作积累的资源四处“求教”。在他看来,“不能跟风上项目,不能盲目学经验,乡村振兴一定要因地制宜,既管当下也利长远。”

  按照“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阿永录投资60多万元,在六墩镇昌盛村创建玉门市昌泰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新建高标准种羊繁育基地1个,肉羊养殖圈舍1座,引进优质湖羊200只,每日赶羊、扫栏、喂料,乐此不疲。然而,由于缺乏养殖经验,调引的湖羊病死30余只,损失将近10万元。凭借不服输的韧劲,阿永录请来养殖专家,组织农户进行养殖培训、产业技术指导服务,没日没夜地盯进度、解难题,羊只发病率大有好转。2022年,湖羊增量至2000只,辐射带动全村100多户农户养殖湖羊,来自养殖的收入占到了村集体经济总收入的40%,引领群众走上了增收致富的“快车道。”

  盯着眼前事,阿永录心里已经有了长远的打算。继续完善基础设施、扩建养殖圈舍、带领农户增收致富……一项项新规划已排上日程。

  谋发展——“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带着百姓一起干”

  谈起韭菜种植技术,玉门市赤金镇新风村科技特派员张问余如数家珍。张问余早在20年前就萌生了带领村民共同致富的想法,他着眼全镇韭菜产业发展前景,倡议和带动成立了“冬韭王”韭菜农民专业合作社。十几年间,张问余不断壮大“智囊团”,从育苗移栽、棚间管理等环节持续开展技术指导、现场培训和跟踪服务,用实际行动让种植户吃上“定心丸”,全镇涌现出“田秀才”200余名。

  赤金韭菜因颜色碧绿纯正,韭味清新浓郁,深受省内外消费者青睐。但近年来,随着新疆、河南等地韭菜种植面积的扩大,推广条播穴植技术、进行改品换优迫在眉睫。然而,协会经费有限,张问余看在眼里,急在心中,千方百计做妻子的思想工作,从家里拿出10万元钱垫资用于人工、韭菜苗购置,使得穴植技术顺利推广。

  为持续推动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他牵头建立创业基地和科技示范基地,成立11支温室打建队、8个产品装运队、110多人的销售队,在流通销售、市场拓展方面想办法、建机制。2022年,仅冬春一个生产周期,“冬韭王”就带动全镇韭菜销往新疆、陕西、北京、上海等10个省市,销量1.4万吨,实现销售收入6300万元,赤金韭菜产业逐步向大规模、精品质、优品牌方向稳步发展。

  解难题——“干点务实的事,心里很有成就感”

  上午开完动员培训会,下午就着手调研村情,回想起五年前申请驻村时的场景,玉门市清泉乡跃进村科技特派员俞润萍历历在目。

  清泉人参果被誉为生命火种,因微量元素含量高、口味佳、果型好、无污染等特点而享誉全国。然而,玉门市清泉乡跃进村千亩人参果基地即将成熟上市的人参果却出现了一种从未见过的“怪病”,造成人参果减产70%。面对来势汹汹却未曾见过的病虫害,果农们万分焦急。

  得知这一情况后,俞润萍第一时间前往温室查看病虫害发生动态和危害程度,经过反复比对甄别,确定这是今年人参果种苗调运传进来的番茄潜麦蛾害虫。她心急如焚,加班加点和同事们商议对策,及时拿出科学防治方案,为种植户把脉支招,人参果病虫害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干劲足、肯吃苦,在村民的印象里,无论何时,身材瘦削的俞润萍总是精神饱满、精力充沛,为广大农户传授科技“点金术”,被农民亲切地誉为“科技财神”。

  科技特派员服务“三农”行动实施以来,玉门市农业科技专家和骨干围绕全市农业产业发展和特色优势产业,下沉基层一线,将先进成熟的适用技术和科研成果送到田间地头,为产业兴旺保驾护航。(玉门市融媒体供稿)

  欢迎全省各地的通讯员踊跃投稿:mrgstx@163.com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