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通讯员  >  乡村振兴

强村富民的领头雁 记崇信县黄花乡凉水泉村村支书袁占梅

 2024/05/09/ 08:32 来源:每日甘肃网 通讯员 于金玉 李小蓉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通讯员 于金玉 李小蓉

  “自己富了不是富,大家富了才算富”,这是甘肃省劳动模范、崇信县黄花乡凉水泉村党支部书记袁占梅常说的一句话。她把带领群众发展产业增加收入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村里发展年年有新成绩,村民生活水平年年有新变化,带领全村群众走上了更加富裕的道路,受到了群众的拥护和好评。

  高中毕业后,袁占梅怀着干一番事业,改变家乡贫困面貌的坚定信念,去了西安一家养猪厂打工。她不在乎工钱高低,不怕工作苦累,虚心地了解观察养殖的每一个环节,翻资料、记笔记,不分昼夜守在养殖厂猪棚内,就这样,历经两载的寒暑春秋,她终于学到了过硬的养殖技术。2002年8月,她抓住农村养猪市场行情看好的有利时机,凭着经验在自家院里修起了3间温棚养猪,购买250口良种仔猪和优质配方饲料;在喂养环节、疾病预防、科学育肥等方面,严格按照标准化规程操作。2003年出栏生猪150头,直接收入6万多元。2004年3月又与西安宏达肉食品公司签订了200口购猪合同,在凉水泉村委会的帮助下,投资20万元与4户群众创办了凉水泉荣盛养殖园,自己修建养猪温棚4座40间,当年创产值18万元,收入8万元。2007年她又积极筹措资金引进养殖良种猪750口,出售良种仔猪和育肥猪734口,实现销售收入59.8万元。2008年她大胆租赁高年正卯公司建办了高年养殖园,修建养猪温棚10座50间。2009年猪饲养量达到830头,出售育肥猪650头,实现年销售收入65.6万元,年纯收入达29万元,解决了15名困难群众的就业问题。2011年与客商一起建办黄花塬肉牛育肥中心,养殖肉牛210头。成为全乡乃至全县的致富明星,被评为“产业致富带头人”。

  袁占梅养猪成功了,她充分利用荣盛养殖园这个阵地,把养猪的技术传授给热心养猪致富的青年,她积极向村上建言献策,组织本村及周边青年成立了“养猪产业协会”,发展协会会员55人,定期不定期地组织会员和广大青年学习先进适用技术、种猪繁育、育肥、疾病预防、市场行情等方面知识和信息,在荣盛和高年养殖园投入资金2000多元,分别举办技术指导培训班5期270多人(次),并购置了60多张养猪光碟,供群众传阅。据统计,她在不断壮大养殖业的同时,充分发挥桥梁纽带和带动作用,为全乡和周边的青年提供良种仔猪800多口,带领本村王生福、黄花塬村袁真峁等20多个养猪户,使他们成为发展产业致富的带头人、好帮手,有力助推了黄花乡养殖产业的发展壮大。

\

  为了拓宽养殖业市场,突破传统养殖产业瓶颈,全面落实“牛果菜富民”的产业思路,2011年,袁占梅又修建双面养畜暖棚6栋1800平方米,购买良种肉牛210头,创建了高标准、高规格的黄花塬肉牛育肥中心。在她的带动下,全乡养牛量达到1.25万头,实现销售收入116万元。在她的坚持和努力协调下,2012年凉水泉村开工建成康居住宅32户,搬迁下沟、枣子洼危窑户13户,硬化凉水泉至赫家沟道路1.5公里,配套沼气20眼,牛棚20座,卫生厕所20座;推广种植全膜双垄沟播玉米1360亩;新植标准化苹果园2100亩;整修梯田2000亩。

  袁占梅希望每个群众都能过上富裕的生活,她的无私奉献和乐于助人赢得了群众的信赖和支持。她就是这样一个朴实无华的人,用自己的青春和爱心激励着每一个青年人的成长,建功村域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用无私和对群众的感情谱写出了一曲巾帼不让须眉的青春赞歌。

  欢迎全省各地的通讯员踊跃投稿:mrgstx@163.com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