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通讯员  >  乡村振兴

鱼肥虾美跃金秋 榆中水产养殖业发展纪实

 2024/09/25/ 08:52 来源:每日甘肃网 通讯员 张永琰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通讯员 张永琰

  秋风送爽,丰收的喜悦如同涟漪般在榆中县荡漾开来。伴随着金秋第一网的起捞,鲜活肥美的鲈鱼、虹鳟鱼以及南美对虾等优质水产品纷纷跃出水面,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丰收景象。这些新鲜捕获的鱼虾不仅充实了市场供应,保障了百姓的“菜篮子”,更为千家万户的餐桌增添了一份鲜美的选择。近年来,榆中县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加大渔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科学规划产业布局,全力推进渔业种质创新、绿色养殖、品牌培育等重点环节协同发展,统筹渔业发展和生态保护,全方位推进渔业绿色循环发展。

  水阔凭鱼跃,绘出渔业“新”画卷

  “今年五六月份,我们分两批共引进62万尾虾苗,建设了生物净化循环系统,确保水体中的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保持正常,保障虾长得快,发病率低。9月,虾开始陆续上市,因肉质鲜嫩、口感鲜甜,吸引了许多新老客户前来采购。”丁官营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丁法兵说。今年是丁官营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养殖南美对虾的第二年,第一年试养就获得成功。2024年,该村推行“1+1+N”发展模式,预计年产对虾1万斤以上,产值约50万元,增加村集体经济10万元。榆中县全境属黄河流域,境内有黄河干流及宛川河、官川河、洮河3大水系。黄河干流流经4个乡镇35公里。宛川河、官川河、洮河水系流经榆中县十余个乡镇97公里,流域面积约3188平方千米。石峡子、兴隆河、龛谷峡均为宛川河支流,流域面积285平方千米,平均径流量约为439万立方米。现有蓄水工程3处,主要提水工程5处,地表引水工程4处,调水工程1处。丰富的水系资源、北纬35度至36度黄金养殖带、四季分明的气候,为渔业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在青城镇黄河段,坐落着一个悠久的水利工程项目,名为普泽渠,始建于崇祯七年。普泽渠不但能引水灌溉,而且其干渠蜿蜒十余里,支渠百余里,观赏性极佳,为当地的农业生产发挥了巨大作用。1983年,青城乡农民王庭璇在自己承包的盐碱地里挖鱼塘养鱼,取得了成功。1986年成立了榆中县渔业工作站,同年成立了榆中县青城乡渔业工作站,青城乡渔业工作站也是当时全省唯一的乡镇级水产技术推广站,牌子保留至今。之后,在省市县的大力支持下,榆中县的养鱼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起来。据最新统计数据,今年榆中县渔业总产量较去年有显著增长,各类水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均达到历史新高。其中,草鱼、鲢鱼、鳙鱼、鲤鱼等传统养殖品种产量稳定上升,同时,引进的加州鲈、虹鳟鱼、锦鲤等优质品种也取得了良好效益。全县水产养殖面积达2257.25亩,主要分布在青城、新营、甘草等乡镇,今年全县水产品产量预计达到250吨。

  返乡创业忙,能人变身“鱼”达人

  在榆兴农庄的一个养殖大棚内,主播刘志俊正进行着一场别开生面的直播销售活动。他身边是各式各样的观赏鱼,包括色彩斑斓的锦鲤、优雅飘逸的长尾狮子以及身姿曼妙的丹凤等珍稀品种。刘志俊细致地向屏幕前的观众介绍着每一种观赏鱼的特点与养护知识,直播间的气氛十分活跃。与此同时,大棚内的其他76个池塘中,成千上万条观赏鱼在清澈的水中自由游弋,它们或悠闲地穿梭于水草之间,或聚集在水下享受着投喂。2014年,刘志俊从大连海洋大学水产养殖专业毕业后,怀揣着对水产养殖行业的热爱与梦想,先后前往上海、成都等地深入学习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管理经验。通过几年的学习与实践,刘志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开始将传统养殖方法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探索出一套适合本地条件的高效养殖模式。2021年,他返乡创业,注册成立榆中鱼乐水产有限责任公司,在李家庄村榆兴农庄承租一座设施大棚,开始养殖并销售观赏鱼。刘志俊说:“我们每条观赏鱼的售价在80-100元之间,销售旺季一天会有二三十单,销往全国各地。”观赏鱼的成功养殖极大地增强了刘志俊的信心。2023年,他决定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养殖业务,在马坡乡马莲滩村尝试开展虹鳟鱼的孵化和鱼苗培育,并获得成功。2023年10月初养殖体重为6克的三倍体虹鳟2000尾,已安全越冬,且长势良好,目前体重达到550克。2024年该场新建养殖池12个,均单独配套循环水生态净化池,刘志俊从美国引进了35万粒三倍体发眼卵,这些经过精心挑选的卵,具有很高的孵化率。目前这批鱼苗规格达每尾20克以上,体型健硕,已全部预约销售。在刘志俊的带领下,周边的农户们开始采用更加科学合理的养殖技术。今年,为了响应乡村振兴战略,推动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城关镇分豁岔村决定新建虹鳟鱼养殖场,用以丰富村里的产业结构。经过多方考察与比较,最终决定从刘志俊的养殖场采购优质的鱼苗。为了进一步拓展业务范围,满足市场需求,刘志俊的公司已在周前村开工建设2座现代化日光温室,用于养殖南美白对虾。这一举措不仅能够为当地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也能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逐步实现从单一品种养殖向多元化水产养殖转型的目标,为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无独有偶,黄坪村甘肃衔山牧歌养殖有限公司鲑鳟鱼养殖,现有长方形流水池塘12个,养殖面积达到1556平方米,主要从事虹鳟、金鳟、七彩鲑等冷水鱼养殖。甘肃湍涛渔业家庭农牧场利用甘草店镇咸水岔村塘坝的天然水体投放鲤鱼苗20万尾,通过设置围网、采用自动投饵机投喂全价人工颗粒饲料,开展鲤鱼高密度精养,2023年捕捞上市规格1.5斤以上的商品鱼1万公斤以上。这些冷水鱼因其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而受到市场的广泛欢迎。这不仅为全县的渔业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还带动了周边乡村人才振兴工作。许多返乡创业的年轻人和农民通过参与这些项目,学习到了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了当地农村劳动力的就业与再就业。随着这些项目的持续发展,预计未来还将有更多的机会涌现,进一步推动地方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种养微循环,鱼跃稻香“荷”丰年

  在榆中青城五良养殖场,“荷鱼共养”“鱼稻共生”的生态模式已经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这里不仅实现了自然景观与农业生产的完美结合,更展现了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荷花在水中亭亭玉立,不仅美化了环境,其根系还能净化水质,为鱼儿提供一个更为清洁的生活环境。而鱼儿在游弋的同时,它们的排泄物则成为荷花生长所需的天然肥料,10月莲藕将开始陆续采挖,由此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与此同时,“鱼稻共生”模式也在五良养殖场得到了广泛应用。水稻田里放养的鱼苗不仅能够帮助稻田清除杂草和害虫,减少农药的使用,而且鱼儿在稻田中的活动还能帮助土壤通气及养分释放,有助于水稻的健康生长。收获季节,这里既能产出无公害的大米,又能捕捞到鲜活肥美的鱼儿,实现了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今年,该养殖场与甘肃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水产学一级学科硕士点负责人刘哲合作,实施设施渔业项目,建设加州鲈反季节内循环孵化车间,并计划10月投入使用。该项目通过控制水温,达到加州鲈鱼反季节孵化的目的。“我们今年种植水稻100亩,预计亩产量1200斤以上,稻鱼混养产出鱼种1000斤。种植莲藕36亩,每亩产出莲藕1吨,目前藕的价格是2元每斤,整体收入非常可观。”养殖场负责人张远斯介绍道。“荷鱼共养”“鱼稻共生”这种生态农业模式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经济效益,还为农业与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游客在观赏美丽的田园风光时,还能了解传统的水稻种植和鱼类养殖技术,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这种模式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还促进了当地农产品的销售,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让乡村经济得到了可持续发展。2020年,榆中青城五良养殖场荣获农业农村部国家级水产养殖示范场称号,2022年、2023年连续荣获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颁发的全国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推广“五大行动”骨干基地称号。五良养殖场的成功吸引了许多周边地区的农户前来参观学习,他们纷纷效仿这种生态养殖模式,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榆中县畜牧水产技术推广中心负责人金海林表示:“接下来,我们将积极争取项目,加快推进老旧池塘的现代化改造,稳固并提升经济鱼类的养殖规模。同时,大力发展设施渔业,持续开展空塘治理和撂荒盐碱地的改良工作,积极进行稻田养鱼。通过这些措施,提高优质水产品的养殖比例,增加养殖户的经济收入,提升水产养殖的整体效益,推动全县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欢迎全省各地的通讯员踊跃投稿:mrgstx@163.com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