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每日甘肃网通讯员 巩凡
西汉水支,漾水河畔,有女歌之,所为乞巧。农历六月最后一天的傍晚,一年一度的民间乞巧文化活动在西和县姜席镇晚霞湖拉开了序幕。

夜幕降临,乞巧姑娘们悠长的歌声在晚霞湖畔回响,一路唱着迎巧歌,姑娘们将巧娘娘迎进村,走进院内继续吟唱坐巧歌、整衣歌、梳妆歌、献茶歌进行祭祀,至此,巧娘娘才撩去神秘的面纱,为期七天八夜的乞巧活动也在此刻正式拉开了序幕。随后,来自辖区内各村的民间乞巧队伍在悦湖广场、湖心岛等地,身着盛装载歌载舞,用灵动的舞姿和悠扬的歌声,喜迎节日的到来,将乞巧的欢乐氛围传递到每一个角落。
走进西和县石堡镇包集村,坐巧人家的院落中早已洋溢着一片喜庆氛围。身着节日盛装的姑娘们对镜理妆、巧手簪花,细心整理象征智慧与灵巧的巧芽,细雨润湿了庭前的青石板,却并未减弱大家的热情,反而为这项传承两千余年的古老风俗添上一抹朦胧诗意。夜幕降临,雨丝如织,姑娘们依旧手捧香盘、列队整齐,在细雨中吟唱悠扬的迎巧歌,缓步走向潺潺流淌的河边,雨幕中烛光摇曳,焚香、点蜡……一系列程式在雨中庄重而神圣地进行,每一个动作都寄托着巧娘娘踏云而降的美好祈愿。
院落之中,坐巧仪式于细雨中徐徐展开,吟坐巧歌、整衣歌、梳妆歌、献茶歌,声声入耳,句句传情,传统祭祀跪拜仪式之后,精彩纷呈的文艺表演将活动推向高潮,每一个节目都在细雨中绽放出独特魅力,让在场群众沉浸式感受着民俗与艺术交融的魅力。
陇南乞巧是起源并流传于陇南西汉水流域的秦人遗风,被誉为中国古代乞巧民俗的“活化石”,也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女儿节”。姑娘们以虔诚之心、隆重仪式,祈求巧娘娘赐予聪慧灵巧、姻缘美满、幸福安康。
据悉,此次乞巧活动将历时七天八夜,包含坐巧、迎巧、祭巧、拜巧、娱巧、卜巧、送巧七个环节,每个环节环环相扣,承载着千年的文化记忆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千年传统焕发新的生机,也让这份秦人遗风在新时代的传承中愈发鲜活动人。
欢迎全省各地的通讯员踊跃投稿:mrgstx@163.com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5年07月29日西和“组团式”帮扶助力教育医疗事业“蝶变”
- 2025年04月16日西和:千人诵读传经典 书香浸润少年心
- 2025年01月17日西和县文化馆寒假公益培训班开班
- 2024年08月27日西和县博物馆荣升“国家三级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