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每日甘肃网通讯员 马步虎
金秋十月,康县的生态茶园里,茶农们正忙着为茶树修剪病弱枝、喷施叶面肥,精心养护的秋梢在阳光下格外茁壮。“秋梢是明年春茶的母枝,现在把它养壮,来年产量品质都能上一个台阶。”正在劳作的茶农一语道破管护关键。眼下,这样的管护场景在康县6.07万亩茶园里随处可见,为茶产业提质增效筑牢根基。

茶产业的蓬勃发展,始于科学管护的“精耕细作”。康县深谙“三分种,七分管”的道理,将秋季管护作为提质核心:通过轻修剪集中养分供给、巧施磷钾“月子肥”促秋梢木质化、清园除杂减少病虫越冬基数,一套标准化管护流程让每片茶叶都承载着生态品质的基因。2024年,全县完成茶园综合管护全覆盖,同步推进1800亩低产茶园品种改良,新建40亩茶苗育苗基地,从源头夯实产业基础。
产业升级的背后,是“模式+科技”的双重驱动。在两河镇,“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的双模式激活发展动能,丰正源等合作社建成的标准化加工厂,可辐射8个村的茶叶收购加工,形成抱团发展格局。更值得关注的是数字技术的深度赋能:县电商中心打造的直播矩阵,让主播带着茶园实景、制茶技艺走进云端,累计销售茶叶1.5万单,销售额达900余万元。
品质与品牌的协同发力,让“一片叶子”成为富民“金叶”。康县茶叶协会通过行业自律杜绝以次充好,推动3家企业获得6个绿色食品认证,4家企业入选“甘味”农产品名录,产品附加值持续提升。在两河镇,8000亩茶园已带动600余人就近就业,年创产值80多万元;放眼全县,2024年茶叶总产值突破1.02亿元,实现了“生态得保护、农民得实惠”的双赢。
从秋梢管护的田间地头,到电商直播间的产销对接,康县正以“数字赋能、品质筑基、品牌引领”的路径,让绿水青山持续转化为乡村振兴的“绿色银行”。
欢迎全省各地的通讯员踊跃投稿:mrgstx@163.com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5年06月27日康县迈入高速新时代 S44康略高速望关至康县西段通车
- 2024年05月28日康县:粽子飘香迎端午
- 2024年03月21日“文旅+”提升康县县域品牌影响力
- 2024年01月04日康县“土”味农产品走俏年货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