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通讯员  >  生态文明

三项水利工程齐发力 绘就瓜州高质量发展水润图景

 2025/10/31/ 09:02 来源:每日甘肃网 通讯员 姜海波 张吉昌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通讯员 姜海波 张吉昌

  近年来,瓜州县水务局始终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锚定“水安全保障、水资源优化、水环境改善”核心目标,以一系列标志性水利工程为抓手,在戈壁绿洲上书写了一曲“治水兴水、惠民利民”的时代乐章。

  瓜州县东湖调蓄水库。

  调蓄水库解“灌溉之渴”

  “以前灌溉高峰期,地里总‘喊渴’,现在有了东湖调蓄水库,咱们种地心里更有底了!”看着试蓄水的水库碧波荡漾,双塔灌区的种植户们难掩喜悦。作为瓜州县“十四五”期间投资最大的单体水利工程,东湖调蓄水库总投资1.28亿元,建成160万立方米半挖半填注入式水库,配套3.64公里引水管道与0.53公里供水管道。

  自2024年5月底开工以来,瓜州县水务局创新推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四个一”工作机制,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在严守安全与质量底线的前提下,高效推进工程建设。如今,水库已进入试蓄水阶段,水库与双塔水库联合调度后,每年可向双塔灌区北干渠补充灌溉用水,直接解决西湖镇、南岔镇等乡镇10万余亩农田灌溉高峰期“卡脖子”问题,还将在抗旱应急、周边生态绿化及工业园区用水保障中发挥关键作用,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水动力”。

  超采治理守“地下之泉”

  “以前村里十几眼机井,抽水量一年比一年少,最深的井要打到110米才见水。现在有了调蓄水池,地表水直接送到地头,机井抽水量少了,不仅成本低,还能保护地下水,这是实实在在的好事!”南岔镇开工村党支部书记雒文博指着满池清水,算了一笔“生态账”。

  2025年,瓜州县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项目交出亮眼答卷——总投资1466.49万元,在南岔镇、西湖镇建成4万立方米与5万立方米调蓄水池各1座,配套泵房、引配水渠道等设施,年调蓄地表水能力达120万立方米。

  项目建设中,参建单位协同攻坚,仅用3个多月就完成施工,7月底顺利通过完工验收。试运行期间,新建的输配水泵房如同“地下水哨兵”,实时监测供水数据;优化的地表水调配管道像“毛细血管”,将清水精准输送至田间地头。通过地表水与地下水科学置换,不仅有效遏制地下水超采势头,更让周边农田喝上“生态水”,实现生态效益与农业效益“双赢”。

  饮水提质润“乡村之美”

  “以前水管漏得厉害,每月水费多花10元,冬天还怕爆管没水用。现在24小时有水,手机就能缴水费,村里还修了消防井,日子比城里还舒心!”瓜州县西湖镇安康村村民刘大爷拧着水龙头,看着清澈的自来水,眼角满是笑意。

  作为2025年全县规模最大的农村供水民生工程,安康村项目总投资401.18万元,仅用6个月就完成49公里供水管网更换、183座检查井新建,并为509户村民安装智能水表。

  “新换的PE管材防腐蚀,闸阀也升级了,跑冒滴漏的老毛病彻底没了!”西湖镇安康村党支部书记介绍,项目不仅解决2192人用水难题,管网漏损率还下降近七成。

  更贴心的是“智慧”与“生态”的双重赋能,509套物联网水表计量精度达0.01立方米,村民手机可查用水量、缴水费,管理效率大幅提升;施工中采用顶管工艺穿越280米渠路,避免大面积开挖,完工后修复路面、整治路肩,实现“工程完工、环境更美”。今年以来,县水务局已争取资金1012.51万元,实施9项农村供水工程,让更多村庄喝上“放心水”。

  “治水兴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瓜州县继续以乡村振兴为契机,持续补齐供水短板,让汩汩清流不仅成为保障发展的‘安全水’、修复生态的‘生态水’,更成为滋养百姓幸福生活的‘暖心水’,为瓜州高质量发展绘就更加水润的新图景。”瓜州县水务局副局长栗建平说。

  欢迎全省各地的通讯员踊跃投稿:mrgstx@163.com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