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通讯员  >  社会事业

【疫情防控 甘肃在行动】护你岁月静好,我愿负重前行——武都区疫情防控一线见闻

 2021/11/02/ 15:34 来源:每日甘肃网 通讯员 李腊梅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通讯员 李腊梅

  深秋十月,在陇南市武都区白龙江河谷沿岸,油橄榄果已陆续成熟,丰收的喜悦洋溢在每个果农的脸上……下旬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再次来袭。但我们的生产、生活没有按下“暂停键”,因为有医护人员、公安民警、乡镇干部、志愿者……

  隔离点的暖心“守护者”

  本次疫情刚刚开始,武都公安民警就走上疫情防控最前线,进驻到2个隔离观察点,开始24小时昼夜值守。从“搬运工”到“配送员”再到“心理辅导员”……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这是他们最真实的写照,简单的盒饭,有条不紊的工作,没有恐慌,也没有害怕。

  “我是警察,你们不要怕,我会每天都陪着你们,直到送你们健健康康离开这里,我一直都会在。”30岁的公安辅警小李一边执勤,一边在微信群里疏导隔离人员。目前,全区启用隔离点2个共141间房,后备隔离点4个共566间房,严格实施单人单间集中隔离留观,而小李他们则是隔离点上既坚固又温暖的那道防线。

  为防疫争分夺秒的“检验人”

  样本签收、录入、试剂配置、核酸提取、点样、上机检测……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流程繁琐,环节严谨,影响因素众多。在武都区第一人民医院核酸检测实验室里,检验师们正在不断地重复着这些操作。

  他们近距离接触核酸检测样本,冒着被感染的风险,无暇顾及自身安危,夜以继日、争分夺秒进行核酸检测,力争检测的准确性与实效性。10月18日至10月29日8时,武都区已累计检测核酸样本67312人次,结果均为阴性。

  实验室是有严格规定的,一旦进入里面开始工作后,不能随便出来。面对种种挑战,陇南市武都区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副主任检验师王苕珍坚定地说:“比赢得下更重要的永远是扛得住,因为我们是与病毒打交道的微生物检验人。”

  “多重身份”的党员干部

  “您返程乘坐的是哪种交通工具?是哪个班次?”在郭河乡的疫情监测点上,乡镇干部们一边仔细登记询问摸排返乡人员,一边给他们测体温、查验健康码。他们,既是摸排员,又是执勤员。

  “防控疫情、人人有责;做好个人卫生防护,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少揉眼;积极配合疫苗接种,建立群防群控坚固防线。”在武都城区,一支由党员先锋组成的摩托骑行队正在走街串巷地为辖区居民宣传疫情防控知识。他们,既是宣传员,也是社区网格员。

  疫情发生后,党旗就飘扬在了武都区疫情防控的第一线。目前,全区共设立党员先锋岗756个,组建党员先锋队733个,同时抽调市区干部职工602人,严格落实网格化管理,形成了交通联合检疫、发热门诊筛查重点人群管理、筛查检测前移等以防输入为重点的疫情防控防线。

  勇敢逆行的“消杀人员”

  他们全副武装负重前行,及时对疫情监测点及易污染场所进行彻底消杀,一个环节不减,一个步骤不丢,严防病毒扩散,他们,就是蓝天救援队的消杀人员。每次都背着20多斤重的喷雾器,在隔离酒店等来回穿梭,这是体力的较量,轻者汗流浃背,重者虚脱,但他们毫不退缩。

  “做好疫情期间的消杀工作,保护居民健康,是我们的使命和责任。消杀作业也是抗疫防疫成败的关键,把好这一关,就能助力战胜新冠病毒。”陇南蓝天救援队副队长成小康说。

  大后方默默无闻的“保障员”

  “你们还有防护服吗?”

  “帮我们再协调一些口罩吧”

  “好的,我们立即协调落实”……

  为了保障疫情防控工作顺利开展,保障一线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还有一群人在抗击疫情的大后方默默付出。

  “疫情当前,一线的工作人员也特别辛苦。我们能做的就是送去安全健康的食品,为他们保驾护航。”垦荒人陇南市场运营中心的负责人张秋华说。

  秋风瑟瑟,风雨无阻,你们送去的,不仅仅是一套防护服、一顿晚餐,而是这座城市的温度。截至目前。武都区已拨付防疫专项经费950万元,购买救护车35辆,负压车2台,储备口罩161.2万只、防护服1.5万件、隔离衣1万件、消杀用品2.6万余瓶、核酸试剂7万余份,爱心物资更是不计其数。

  在检查口,进出的群众主动出示通行卡和健康码,测体温。“不能成为抗疫一线的一员,我能做的只有主动、主动、再主动!快速通过,减轻你们的工作量。”这也是我们大后方群众内心最真实的写照。

  有大家才有小家,守护好这万家灯火,才能置身其中不孤单。他,或许是你身边擦肩而过却不曾记下容貌的邻居;她,或许是已经退休偶尔会去跳跳广场舞的“大妈”;还有他,或许是人们眼中有个性的00后;还有她,以及他们……在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当下,他们站在了一个共同的地方——抗疫一线!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心声——护你岁月静好,我愿负重前行!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