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通讯员  >  生态文明

祁连山下披绿装——民乐县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再造秀美山川纪实

 2020/05/29/ 23:05 来源:每日甘肃网 通讯员 王鹏 金振光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通讯员 王鹏 金振光

  五月,行走在民乐大地上,万树染绿,麦苗泛青;田间地头,一排排行道树纵横交织;祁连山下,一处处退耕还林地生机盎然。这是民乐县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再造秀美山川呈现出的新景观。

  近年来,民乐县以高原生态文明县建设为目标,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全面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使宜林荒山荒滩全部披上绿色新装。20年来,民乐县通过两轮退耕还林工程,累计实施退耕还林53.775万亩,给民乐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变化:山变绿了,水土流失得到遏制,沙尘天气显著减少,产业结构明显变化,群众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精心安排部署 确保工程顺利实施

  2000年1月,国务院将民乐县批准为退耕还林还草试点县之后,民乐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退耕还林工作,把退耕还林任务纳入各镇工作目标之中,层层签订《退耕还林工程建设责任状》,严格考核,奖优罚劣,形成了县镇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全力抓、其他领导配合抓的领导责任制,建立了县级领导包镇、镇领导包村、村干部包具体地段和干部群众广泛参与退耕还林的工作运行机制。

  退耕户累计享受国家资金补助4.24亿元,户均享受19400元,人均享受4913元。2016年民乐县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全县三年落实退耕还林面积17.485万亩,享受补助2.7亿元。

  加强舆论引导 营造全民参与氛围

  广泛宣传是退耕还林工程顺利实施的前提。为使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退耕还林和生态建设的重要性,充分调动其参与退耕还林的积极性,民乐县充分利用网络、电视、报纸和印发宣传册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退耕还林的各项政策、原则和标准,先后印发宣传《退耕还林条例》的日历宣传页、小册子等约10万份。同时,县上组织召开退耕还林工作座谈会,乡镇层层召开退耕还林专题会议,对《退耕还林条例》 等政策进行宣讲,印发《退耕还林条例》《退耕还林政策问答》、检查验收标准等政策、技术资料3万余份,确保了退耕还林政策宣传到村、组、农户,做到了家喻户晓、群众皆知,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积极引导退耕农户广泛参与、积极配合,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和成果巩固。

  明确职责分工 形成部门联动合力

  退耕还林20年来,民乐县始终坚持“生态立县”,干部一任接着一任干,群众一代接着一代干,持之以恒改善生态环境。

  通过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全县森林面积持续增长,气候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和调节,沙漠化土地面积逐步缩减,水资源得到有效节约。森林覆盖率增长5.6个百分点,同时,农业产业结构更加合理,林业产业开发力度显著增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明显加快,林业建设呈现出了蓬勃发展、有序推进的良好态势。

  科学管护支撑 退耕成果全面巩固

  为了保证退耕还林苗木的成活率,民乐县始终坚持加强科学管护,严格种苗质量,加强产地检疫和调运检疫及复检工作,加大县境内单位和个人从事林木种苗繁殖生产经营场所和经营活动的自查,有效防范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入侵和蔓延。紧抓技术培训,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加强对企业和退耕还林农户的培训,培训了一批懂技术、会管理的林业生产“土专家”,积极推广林木栽植、抚育经营、病虫害防治等实用的生产经营管理技术,确保了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民乐县退耕还林二十载,正是对这一理念的生动诠释与伟大践行。”民乐县林草局局长张金感慨地说,“20年退耕还林,改变的不止山和水,民乐县万千百姓正在生态宜居搬迁政策的号召下迈出大山,过上了全新的幸福生活。”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