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每日甘肃网通讯员 马潇
立冬过后,尽管天气寒冷,但笔者在玉门市走访,感受到的却是浓浓暖意。在村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者们认真讲解农业管理技术,将服务送到村民家门口;在街头巷尾,“红马甲”们引导群众文明出行……
近年来,玉门市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文明实践,高标准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6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8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5个。
“为实现‘所站专人运作、队伍有人管理、活动争相参与’,我们同步建立了‘1支市级志愿服务总队+12支市级志愿服务支队+482支镇、村(社区)志愿服务分队’的三级志愿服务队伍,打造了495支志愿服务队伍,全市参与文明实践志愿活动8.8万人次。”玉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副主任闫潇波说。
玉门市下西号镇下东号村开展枸杞田间管理培训。
典型引领 提升文明实践内涵
11月15日,天气晴朗,在玉门市下西号镇下东号村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村党支部书记郑平山正组织村民开展枸杞种植技术培训。
郑平山作为村里的致富带头人,更是村民心中的好榜样。依托下东号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郑平山多次开展枸杞种植技术培训,全力推动村级产业提升、培育农民致富“幸福果”,辐射带动全镇种植枸杞4.5万余亩,年产值过亿元。
“玉门市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与文明培育、文明创建统筹推进,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多维矩阵,实现‘市实践中心、镇(街道)实践所、村(社区)实践站’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全覆盖,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丰厚的道德滋养和强大的精神力量。”玉门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杨会鹏说。
玉门市志愿者帮助引导群众挂号。
优化服务 延伸文明实践触角
11月20日,玉门市清泉乡康源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社长齐举如正忙着修剪自家种植的人参果。
齐举如是种植技术能手,也是跃进村农业技术志愿服务队的一员。作为远近闻名的产业强村,跃进村近年来涌现出多名新型职业农民,依托这些农业技能人才,玉门市在跃进村成立了农业技术志愿服务队。
“这支服务队由村里的‘土专家’组成,人人爱农业、懂技术、会管理,可谓‘一专多能’。他们既是‘三农’政策的宣传员,也是普及推广农业技术的指导员。”跃进村党支部书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负责人王旭说,“服务队队员经常面对面、手把手帮助村民解决生产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带领群众更换新品种,解决果品销售难题。”
除了跃进村农业技术志愿服务队外,玉门市还立足产业发展实际,成立花海镇甜瓜、下西号镇枸杞、昌马藜麦等特色志愿服务队,为群众全程提供技能培训、技术指导、农资供应、产品销售、文化惠民等贴心服务,助推乡村振兴。
近年来,玉门市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系列活动为载体,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一所一品”建设,持续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文化进万家”等文化惠民演出和文化服务活动,先后举办各类文化体育活动、科学技术培训130余场次,让“百姓舞台”唱响百姓心声。
玉门市志愿者扶老人过马路。
多级联动 打造文明实践综合体
每天早晚的交通高峰期,在玉门市新市区主要路段,总有一些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他们手执引导旗,开展文明交通劝导工作。
“我们志愿服务队主要负责十字路口的文明交通劝导工作,这个路段路况复杂、人流量大,我是一刻也不敢放松。”玉门市教育局志愿者宋青青说。
为持续深化志愿服务,玉门市充分发挥志愿服务力量的优势,先后开展了“扶贫帮困”“理论宣讲”“移风易俗”等主题志愿服务活动。
截至目前,玉门市先后打造了“一缕阳光”“妈妈唠嗑对”“直播+”等12个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品牌,开展志愿活动674场次,参与服务群众3万余人次。
同时,玉门市汇聚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城市书房、农家书屋等文化资源,打造“阵地共建、活动共联、队伍共育”的文明实践综合体,常态化开展“五老”宣讲、板凳课堂、巾帼宣讲等理论宣讲活动。
欢迎全省各地的通讯员踊跃投稿:mrgstx@163.com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3年10月13日智慧教育助推玉门教育优质均衡
- 2023年10月08日诵读边塞诗词 领略大漠风光 玉门关遗址景区成热门打卡地
- 2023年01月31日玉门:博物馆里过大年成时尚
- 2022年12月27日玉门:城市书房丰富市民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