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通讯员  >  经济发展

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的“肃南路径”

 2023/12/25/ 18:06 来源:每日甘肃网 通讯员 马丽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通讯员 马丽

  寒冬时节,笔者见到大河乡西岭村牧民王文江时,他正和同伴赶着羊群沿着蜿蜒曲折的牧道浩浩荡荡地行进着,羊群的咩咩声此起彼伏。“今年农区的地紧张,我从6月份就开始联系了,最后联系到了高台县骆驼城镇一家玉米种植户,他家种的是大田玉米,土壤盐碱性比较大,剩余的秸秆过多,正好可以让我借牧。”王文江说,他计划明年3月结束借牧返回自家冬牧场,到5月份离开,冬季牧场实际只使用2个月,其余时间都在“休息”。

1.jpg

  作为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最大的资源主体,肃南县占祁连山北麓75%的面积。这片狭长地域中,分布着964条冰川、33万公顷水源涵养林、232.5万亩湿地、2600多万亩各类草原。大自然的馈赠如此丰厚,并不意味着牛羊数目可以无限扩张。

  每年10月至次年3月,肃南县近20多万头(只)牛羊“下山入川”,为祁连山“放假”5个多月。牧民会将牛羊装车运输或徒步行走迁徙至山下的甘州、高台、临泽、民乐等县(区)农区进行异地借牧,直至来年暮春甚至初夏返回家乡牧场,肃南县天然草原年均减畜量达8.3万个羊单位,借牧期每个羊单位预计新增纯收入28元,实现“禁牧不禁养、减畜不减收”。

  “虽然这样的迁徙费时费力,但却实现了发展生产与保护生态‘双赢’的目标,使得祁连山有了‘喘息’的机会。”肃南县畜牧兽医服务中心主任安玉锋介绍,在2014年之前,肃南就零星出现了牧民异地借牧的情况,从那之后,借牧开始越来越普遍,县里积极引导牧户走“天然放牧+舍饲养殖+异地放牧”相结合的现代畜牧业发展道路,有效解决了草畜矛盾。

DJI_0239.JPG

  近年来,肃南县抢抓获评全国“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项目县”利好机遇,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在全省率先开展“以草定畜、草畜平衡”工作,1102.26万亩草原禁牧,989.64万亩草原实行草畜平衡,完成草原综合治理1520万亩,核心区和缓冲区295户920名农牧民搬迁,全县90%的天然草原由“逐水草而居”的传统畜牧业转向现代畜牧业,草原植被平均总盖度达70.3%,分别高于全省、全国17.4、14.2个百分点。

  除了“天然放牧+舍饲养殖+异地借牧”相结合的畜牧业转型之路,肃南县还立足“高原”和“绿色”两大资源优势,积极构建优良畜种引进、培育、输出、推广“四位一体”繁育体系,全县初步建成60万只甘肃高山细毛羊、10万头牦(肉、奶)牛生产基地和500头马鹿驯养基地及15万亩优质牧草种植基地,切实把当家品种牢牢攥在了自己手中。

IMG_3213.JPG

  共享牧场是肃南县总结已有经验和借鉴外地成功模式的基础上,打造的甘肃省首个全域智慧化共享牧场示范项目,带动了肃南县农牧民参与养殖高山细毛羊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网络预售、私人订制等电商新途径,解决农产品难卖、贱卖问题,让甘肃高山细毛羊肉搭载“互联网+订单畜牧业”快车走向全国各地。

DSC07763.JPG

  肃南县共享牧场负责人陈海旺表示:“我们打算通过3至5年努力,培育高山细毛羊养殖专业村30个左右,辐射带动农牧户1000户左右,以共享牧场模式养殖高山细毛羊10万只以上,年实现效益4000万元以上,让更多农牧户受益增收。”

  为进一步直观对外展示特色产品优势,肃南县还投入项目资金120万元,在兰州市建设省级共享牧场和县城“农优特产+文旅”展示体验中心,以“祁连山下好牧场,我在肃南有只羊”为营销主题,不断丰富和提升共享牧场品牌包装设计元素,新设计开发“裕固风味”“高原杂粮”,肃南牦牛玩偶和文旅高端定制提货卡等系列产品的外包装10000余份。

DSC03077.JPG

  2023年,共享牧场共向北京、广州、上海等一线城市高端市场云端销售羔羊达1800多只、文创玩偶300多个,企业销售额达348万元,农牧户实现增收17.9万元,农牧民分享二、三产业增值收益得到大幅提升。

  日前,肃南县《打好绿色发展“组合拳” 全面推进草原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成功入选农业农村部第二批全国农业绿色发展典型案例,探索打造了生态持续改善、产业高质量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草原畜牧业发展“肃南模式”。

  肃南县委书记陆思东表示,在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的奋进之路上,肃南县将以高质量建设河西走廊各民族共同富裕先行区为统揽,以全国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项目县和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建设为抓手,以打造绿色、高效、智慧、品牌畜牧业为目标,全面构建天然草原修复、饲草生产加工、畜禽标准养殖、良种繁育推广、畜产品加工营销“五大体系”,努力为全国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提供可借鉴、可复制的“肃南经验”和“肃南模式”。(本文图片均为资料照片)

  欢迎全省各地的通讯员踊跃投稿:mrgstx@163.com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