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通讯员  >  乡村振兴

玉门:科学种田 越种越“甜”

 2024/06/05/ 18:32 来源:每日甘肃网 通讯员 谢欢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通讯员 谢欢

  经过三年的总结试验,近日,玉门市全新的“飞鸟”型架式设施葡萄栽培模式管理技术挂果成功,为设施林果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飞鸟”型架式的设计使得枝蔓距离地面达1.2米以上,不仅为机械化耕作提供了便利,还为林下养殖和休闲采摘创造了有利条件。这一创新模式的引进,有助于提升葡萄生产的品质与效益,促进林果观光采摘与林下经济的深度融合,为农民增收致富开辟新途径。

  近几年,科学种田成为玉门市探索实现乡村振兴的一大法宝。从机械化、自动化到智能化,越来越多的工作被智能农机替代,农业的发展模式也越来越多样化,为农业提质增效和乡村振兴提供了装备和路子。

  玉门市高标准农田。玉门市委宣传部供图

  农机“一条龙” 种地更轻松

  在花海镇西泉村高标准农田棉花种植基地,棉花进入了苗期管理阶段,几台封土机械正在轰隆作业,现场一派繁忙景象。

  “我们公司承包了2130亩地种植棉花,从播种、施肥到收获,全程使用水肥一体化、滴灌设施和大型机械进行作业,有效提升了节水、节肥效率,大大降低了人工和机械成本,每亩可节水约250方、节约种植成本约500元。”甘肃久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杨雪兵说。

  要知道,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花海镇是玉门棉花的主产区,但随着生产成本的大幅攀升,棉花的效益不断降低。2016年,棉花产业出现了消亡。现如今,科学种田让昔日的棉花产业渐渐焕发生机,为群众增收致富注入“强心剂”。

  实施高标准农田后,花海镇以“企业+种植大户+农户联合种植”的经营模式发展棉花种植产业,种植棉花1.3万亩。在种植过程中,打破了以往传统农户分散种植模式,土地碎片化问题得以解决,水、土等农业资源利用率和机械化作业程度显著提高。采取统一整地播种、田间管理、技术实施、病虫害防治、机械收获,实现从耕、种、管、收到销售全程机械化“一条龙”。

  “飞鸟”型架式设施葡萄栽培模式。玉门市委宣传部供图

  数字化管理 打造“智慧田”

  在黄闸湾镇黄花营村的万亩水肥一体化高标准农田示范点,全程机械化作业、暗网管灌、水肥一体化、智慧监管系统等现代农业技术集成应用,现代农业气息扑面而来。

  2023年,玉门市在黄闸湾镇黄花营村万亩高标准农田建成了数字农田建设管理系统,集合工程监管、农田规划、病虫监测、土壤测控、水肥管控、气象测报、物候观测、田间管理、智慧农机、质量追溯等,通过精准化管理,能够准确及时掌握作物需水需肥时机和用量,确保了作物科学种植、精细管理、丰产增收。

  同时,先行先试2000亩智慧管理农田,引进优良品种、北斗导航系统、精量播种、翻深松、水溶专用肥、干播湿出、水肥一体化滴灌和空地一体植保等关键技术,试验推广的小麦浅埋滴灌种植模式,亩均产量达500公斤以上;推行的玉米宽窄行密植水肥调控吨粮田种植技术、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试验示范也将大幅提升种植水平、促进节本增效。

  “节本增效效果显著,农民的收入自然水涨船高。据统计,2024年一季度玉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237元。”玉门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马玉军说。

  欢迎全省各地的通讯员踊跃投稿:mrgstx@163.com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