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每日甘肃网通讯员 赵凯明
以劳动筑基,以奋斗开路。在古时,工匠用他们精湛的技艺为传统生活图景定下底色;在今天,工匠用他们的坚守为家乡的美好明天添砖加瓦,而王成贵就是这样一名默默奉献的工匠。生活在酒泉市敦煌市转渠口镇吕家庄村的王成贵,扎根于农业农村领域三十余年,为家乡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1992年,王成贵开始创业,结合我省的特殊省情及地方特色产业发展,他潜心致力于先进农机的研发及生产,进军农机具生产行业。带领团队深入田间地头,定期观察、研究小麦、葡萄、棉花等多种作物的播种、生长、收割过程,先后研发出了中小籽粒作物播种机、果园开沟施肥机、葡萄埋藤机、铺膜铺管播种一体机、棉花割秆机等30多种农机具。申请获得20多项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先后多次被酒泉市、敦煌市评为“先进个人”“酒泉工匠”“飞天工匠”等先进荣誉称号;2017年入选“酒泉市科技二层次领军人才”;2020年11月入选“2020-2022年度酒泉市领军人才(第三层次)”;2021年4月入选甘肃省农机使用一线“土专家”名录第一批专家;2021年11月入选“2021-2023年度敦煌市领军人才(第一层次)”;2022年担任政协酒泉市第五届委员会智库专家。
“千金终有散尽时,不如装一捧热爱,一份坚忍,则纵使前方是蜀道的千回百转,悬崖峭壁,亦能一往无前,登顶为峰。”王成贵说。在事业的起步阶段,条件十分艰苦,文化水平、家庭条件、经济条件各个方面的制约都成为他创业最初阶段的一个个“拦路虎”,但这些困难并未打倒他,反而让他越挫越勇。他利用一切能利用的时间钻研学习机械类相关理论知识,并付诸实践摸索生产种植技术,把想法转换成样机,不断地进行田间试验,一步步优化机具结构、完善机具功能、提高机具实用性。田间的串串脚印,办公室书柜厚厚的书籍,实验车间排排的机械工具是他致力于农机研发的见证,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作为一名农机工作者的价值和责任。
随着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迅速崛起,他发现唯有因地制宜研发出符合当地农业种植的膜上播种机,才能有效解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种植问题及废膜残留问题。在他和团队反复试制、试验的努力下,成功研制出地膜小麦穴播机,并迅速在陇原大地推广,直到现在,许多膜上播种机都是在此类机具上进行改造和创新的。面对日新月异的新时代科技发展,农业机械化自动化脚步加快,他根据本地区发展实际,带领团队进行大马力拖拉机配套机具9G-3.2型割草机、9GY-3.0型割草压扁机的研发。如今,残膜捡拾成为农业发展的一大难题,此刻他正带领团队研制割秆深松残膜捡拾一体机。
“成绩只能代表过去,工作中要发扬钉子精神,保持工作连续性和创新性,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持续发力,久久为功。”这是他经常挂在嘴边的话。30多年来,王成贵由青丝到两鬓斑白,一生扎根于农业农村领域,致力于农业机械化发展,唱响了一支又一支爱农曲,在未来,他还要把爱农曲唱下去,继续谱写农业振兴新篇章。
欢迎全省各地的通讯员踊跃投稿:mrgstx@163.com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4年02月28日科技培训助力敦煌养殖业提档升级
- 2023年11月21日敦煌:绘织交通蓝图 助力乡村振兴
- 2022年11月02日敦煌打出“组合拳”助力乡村振兴
- 2020年08月11日敦煌市:干部入户干农活 精准帮扶到田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