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通讯员  >  乡村振兴

庭院飞出“金凤凰” 小鸡“啄”开致富门

 2025/01/10/ 09:22 来源:每日甘肃网 通讯员 张玉峰 闫静蓉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通讯员 张玉峰 闫静蓉

  宣化镇朱家堡村顾良国的温室养鸡场,一只只健硕的公鸡毛色发亮、鸡冠似火,时而争相啄食、追逐嬉戏,时而引颈高歌、悠闲踱步……

  “从广西空运鸡苗已经10年了,一年进12次左右,总共能进6万只鸡苗,每次出栏在7000只左右,年收入在20万元以上。”正在清理圈舍的顾良国说。多年来,他闻鸡起舞,在自家后院盘热炕、架电灯,自繁自育、贩养并举,和鸡打了十多年的交道。在后院养鸡的时候,由于鸡舍的局限加上繁育技术落后,只能小打小闹,规模在2000只左右,后来村里修了小洋楼,建了养殖区,为了扩大规模,他将鸡舍搬到了远离居民点的养殖区,养殖规模也突破了万只大关,并且有了固定的客户,但场地小,养殖密集,也给他带来了难以拓展的困惑。前几年,由于销售遇阻,又新进了鸡苗,2000只本该预售的肉鸡无处安身,他便赶到了自家闲置的温室大棚里。谁知一个星期后,他发现温室养的鸡毛色亮,肯出脱,不但卖了个好价钱,客户还争相预订,而且成本低、空间大,接地透气、简易环保。“养鸡看似简单,实则学问很多,鸡雏要选优,防疫要超前,小鸡喂全价料,大鸡喂自制料,定时喂养很重要,时时看鸡粪颜色变化,听鸡叫声,看鸡冠是否发紫,羽毛有无松乱……”说起养鸡秘诀,顾良国头头是道。

  顾良国告诉笔者,这些年,他从鸡的走姿、粪便、毛色亮度明察秋毫,判断饲料搭配成分,及时调整配比,并且总结出了自己独特的鸡爱吃的配方。老道的养鸡经验加上科学的饲料喂养,让他的鸡不仅有了好的卖相,还占领了市场。自2020年开始,他又租用了邻居三座废弃温室,将养殖规模扩展到了年出栏六万只,销路也从县城拓展到了张掖、酒泉、金昌等地,“生态圈养+绿色喂养”让他的鸡声名渐远,买鸡的客户也越来越多。“控制养殖总量,把好饲料关,就能保证鸡肉的品质,乡村的天地很广阔,只要瞅准、坚持,挣钱的路还是很宽的。”腼腆的顾良国言语中流露出自信和一股子不服输的干劲儿

  无独有偶,台子寺村村民王定林也是通过走“鸡”道发家致富的。“每年三月初进鸡苗,主要有良凤、三黄、青脚麻三个品种,育肥25天后出售,卖到七八月份,就能挣四五万块钱。”王定林说。他贩鸡雏已经20多年了,当初只贩不育,但好多农户不会搞防疫,雏鸡成活率不高,生意平平淡淡。后来,他通过自学防疫知识,从张掖、临泽进到鸡苗后,先打疫苗,然后保温、育肥、售卖,雏鸡成活率高了,信誉也上去了,每年的销量在两万只以上,他家的收入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近年来,宣化镇在积极发展优势产业、特色产业的同时,正视短板弱项,采取政策扶持、大户带动、小户扩量等措施,鼓励有条件的养殖户通过自繁扩量、育肥贩销、扩量增效等措施,科学适度发展庭院养殖,实现了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管理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五化”目标。

  欢迎全省各地的通讯员踊跃投稿:mrgstx@163.com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