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甘肃网讯(新甘肃·每日甘肃网通讯员 孙攀 赵靖)3月28日,由中国戏曲表演学会、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天水市人民政府联合有关部门和文艺团体举办的“跟着艺术游甘肃”西北戏曲荟萃展演活动在天水市伏羲广场举行,西和影子腔《碧血西城》惊艳亮相,为展演活动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西和影子腔又称灯凋、皮影戏、梅花腔,来源于西和、礼县一带,最早出现于清朝康熙末年。它在原民间皮影戏、木偶戏腔调的基础上,吸收了当地民间小曲、鼓乐、说唱等形式,又借鉴秦腔、川剧的一些特点,逐步创定了风格独特、适宜山区演出的“山戏”影子腔,其唱腔高亢粗犷,而又悠扬婉转,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碧血西城》讲述的是南宋西和州知州陈寅、通判贾子坤领导西和人民,为保西城浴血奋战,终因寡不敌众,州城沦陷,陈寅、贾子坤壮烈殉城,为国捐躯的真实历史故事。这段可歌可泣的历史,通过西和影子腔独特的表演形式呈现出来,让现场观众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展现了英雄们的爱国情怀和英勇无畏的精神。
演出现场,早早便聚集了大量热情的戏迷和游客,大家满怀期待,迫不及待地想要欣赏这场地域特色浓郁的“文化大餐”。随着激昂振奋的旋律响起,演员们盛装登场,他们以精湛的演技和动人心弦的唱腔,将《碧血西城》剧中人物的情感与性格演绎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演出过程中,掌声、喝彩声此起彼伏,观众纷纷掏出手机,记录下一个个精彩的瞬间。
西和县文体广旅局副局长安朝东说:“秦腔是西北地区共有的文化瑰宝,传承弘扬它,西和义不容辞。一方面,汇演为区域文化交流合作搭建了优质平台,通过与各地剧团、艺术家交流,能让西和秦腔的艺术水平更上一层楼;另一方面,也想借这个机会,把西和的特色文化推广出去,打响西和文化名片,为西和文化发展注入全新活力。”
此次助力汇演,不仅是戏曲艺术的展示,更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可以让更多人了解西和影子腔的独特魅力,持续提升传统戏曲的艺术影响力,丰富优质文化产品供给,推动文化旅游实现融合发展。
欢迎全省各地的通讯员踊跃投稿:mrgstx@163.com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5年03月12日义诊送进村 健康又暖心 西和县妇幼保健院深入基层开展诊疗活动
- 2025年03月03日西和交通岗亭变身“一站式”车驾管便民服务站
- 2025年02月11日西和:精准对接劳务协作 务工人员暖心返岗
- 2025年02月08日西和687名务工人员乘坐“点对点”劳务输出专车返岗复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