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通讯员  >  乡村振兴

从"靠天吃饭"到智慧管园 静宁500亩老果园焕新

 2025/04/16/ 09:58 来源:每日甘肃网 通讯员 司磊

  每日甘肃网讯(新甘肃·每日甘肃网通讯员 司磊)“我们薛胡川区园子的苹果比起山区更容易遭受冻害,还容易干旱,浇水施肥的任务量很大,现在有了这个项目,既解决了果园缺水的问题,又提供了给果树施肥的便利,有好些年轻人外出打工的,屋里老人也能做到轻松管园。”近日,静宁县薛胡村党支部副支书薛锦锋对连片改造后的果园赞不绝口。

  走进静宁县李店镇薛胡村川区的百亩果园,果农们正俯身前行专心致志地干着一件“大事”,纵横交错的滴灌管道或紧贴着早已覆好的黑色地膜外边缘铺设或直接隐藏在覆好的地膜下,如同黑色脉络般延伸至果树根部,这是静宁县李店镇今春正在开展实施的“果园水肥一体化项目”。这一项目通过集成高效节水灌溉与精准施肥技术,提升川区苹果品质、降低资源消耗,为乡村振兴注入绿色新动能。

  这片改造示范园总面积500亩,位于静宁县李店河流域,苹果产业都在40年以上,是李店镇早期苹果产业起步较早、管理水平较好、产业化程度较高的苹果主产区。但由于发展起步较早、规模化程度高,川区与山区果园差距较大,川区果园面临着树龄较大、管理水平不高、土壤板结、品质降低等实际问题,以及静宁县旱作雨养区,降雨偏少,果园常年种果树,有机质含量下降等自然因素,李店镇在项目区示范园内配套实施果园滴灌、推广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着力解决因果树生长需水的问题,提高标准化管理程度,推广应用现代果园新技术显得十分必要。

  据了解,果园滴灌肥水一体化施肥技术是利用果园自然高差或者农用三轮车车厢的高差,通过铺设在果园滴灌系统给果树提供水分的同时,将肥料溶入水中一同施入土壤的施肥模式,具有显著的节水、节肥、省工的效果,使用时只需将主管带和贮肥罐连接即可进行滴肥,为果园提质增效提供了新思路、新技术,为全年果业增收打牢坚实保障。

  “通过水肥一体化改良技术,不仅解决了我们川区旱地果园缺水的瓶颈问题,还充分调动了川区果农管理积极性,辐射带动提升周边果园管理水平,对夯实产业基础,提高果产业综合效益,实现产业增值、果农增收,助推乡村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李店镇党委副书记陈晓维说。

  在春意勃发的成纪大地上,站在静秦公路边看着规规整整的果园,排列齐整的地膜,滴灌管网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近年来,静宁县坚持把老果园改造作为稳面积、提品质、增效益的关键举措,每年改造老果园2万亩,建设科技示范园7处,通过老果园改造、品种改良、技术升级,实现果树品种结构优化,同时,通过举办果园管理培训等活动,向果农推广果业种植新技术、新经验,多措并举提高了优果率和商品率,进一步增加了群众收入,推动了苹果产业提质增效。

  欢迎全省各地的通讯员踊跃投稿:mrgstx@163.com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