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通讯员  >  乡村振兴

一“甜”一“辣”解锁玉门“甘味”密码

 2025/05/13/ 08:53 来源:每日甘肃网 通讯员 谢欢 田金凤

  每日甘肃网讯(新甘肃·每日甘肃网通讯员 谢欢 田金凤)夏天到了,一勺甘甜如蜜的蜜瓜,一碗香喷喷的油泼辣子,装点着玉门人的味蕾,也为他们带来了致富密码。近年来,玉门市以“甘味”品牌为牵引,通过“一甜一辣”,解锁乡村振兴密码。

  “今年棚里的蜜瓜个头比往年大一圈,五月下旬就能上市。”在花海镇大畅河万亩戈壁蜜瓜种植大棚内,种植户周让穿梭在瓜藤间,指尖轻叩即将上市的蜜瓜,从清脆回响中检查熟度。这位2019年就扎进大棚的种瓜“老把式”,如今管理着200亩蜜瓜。

  花海镇位于巴丹吉林沙漠边缘,种瓜的历史在清代《县志》中就有记载,是远近闻名的“中国蜜瓜之乡”,中国优质的甜瓜基地。得益于独特的戈壁绿洲环境,广阔的沙性土壤条件,充足的光热资源,纯净的冰川融水灌溉和成熟的种植技术,花海镇逐渐发展形成了“花海蜜瓜”优良的种植环境和品质。

  以前,花海蜜瓜主要以大田种植为主,但随着气候、病虫害等因素的影响,产量和品质制约着大田蜜瓜的发展,蜜瓜的销路也仅仅在酒嘉地区,农户的种植积极性逐渐衰退。2016年春天,一直靠种瓜为生的史学生在政策的支持下,率先签下钢架拱棚建设协议,开始试种拱棚蜜瓜。当第一株瓜蔓沿着尼龙绳攀至两米高空,金黄的花萼在离地三十厘米处孕育果实时,史学生的掌心摩挲着翠绿的藤蔓:“往年一根藤上三五个瓜都算丰收,如今吊着长反倒结出十来个瓜,口感还比大田种植得好!”

  2017年,在政府的支持下,史学生联合种植户投资200万元成立了玉门市玉珑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第二年就把拱棚种植面积扩大到200亩,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通过精准控温、滴灌节水、生物防虫等现代农业技术,花海蜜瓜甜度稳定在16.8度以上,果肉细腻如脂,成就了“离地三十厘米的甜蜜”。

  现如今,合作社已带动周边农户发展蜜瓜至万亩规模,年产值突破1.3亿元。花海镇万亩戈壁蜜瓜产业园成为全省种植规模最大、种植标准最高、种植技术最优、蜜瓜品质最好的设施蜜瓜种植基地,因品质优、口感好、营养高、耐储运等特点深受消费者的欢迎,远销兰州、西安、郑州、上海、浙江、福建、广东等地。

  玉门市立足资源禀赋,紧盯市场需求,聚力做好“土特产”文章,积极组织和鼓励新型经营主体开展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和“甘味”品牌创建工作,厚植出“独一份”“特别特”“好中优”“错峰头”的地道“甘味”农产品。

  如果说蜜瓜是玉门人舌尖上的甜蜜密码,那么辣椒则是这片土地上另一道火红风景。花海辣椒种植始于明末,以其皮薄,色泽纯正,香辣可口,有多种维生素成分,在当地享有盛名,特别是油泼红辣椒更是香辣四溢,备受当地人青睐。

  在花海辣椒农民专业合作社,一个个红彤彤的辣椒经过前期严格筛选、晾晒、消毒等工序后,被均匀地碾成辣椒面,变为高附加值农产品。花海辣椒在消费者心中形成稳定的“形象”,销量和品牌价值也实现了良性互促。

  玉门市花海辣椒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磊说:“入选‘甘味’品牌后,我们的辣椒身价翻了两番。全年销售辣椒100吨,销售额在1800多万元。”

  玉门市深谙“酒香也怕巷子深”的现代市场法则,构建起立体化品牌矩阵。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现代流通股股长闫亚东如数家珍:“我们以‘三品一标’筑牢品质根基,用‘甘味+玉门珍好’打造品牌双翼,依托‘三仓三中心’物流体系打通产销动脉。”目前全市已培育10类“甘味”认证产品,形成蜜瓜、辣椒、枸杞等五大特色产业集群,40多个单品通过区域公用品牌走向全国。

  从“花海蜜瓜”到“火红辣椒”,玉门市以品牌之力激活“土特产”基因,让戈壁滩上的“甘味”走出甘肃,成为全国消费者餐桌上的“玉门味道”。

  欢迎全省各地的通讯员踊跃投稿:mrgstx@163.com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