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通讯员  >  经济发展

灵台:多维发力促发展 肉牛产业谱新篇

 2025/07/08/ 08:46 来源:每日甘肃网 通讯员 朱强 孙筱娜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通讯员 朱强 孙筱娜

  近年来,灵台县紧紧围绕推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目标,以工业化思维谋划现代畜牧业蓝图,以省级平凉红牛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为抓手,紧盯“优质牛、高端肉”定位,聚力夯基础、育良种、延链条、强龙头、创品牌、聚集群,推动平凉红牛产业迈出了坚实步伐。

  今年以来,灵台县紧扣国省政策导向和资金投向,采取招商引资与就地培育双向发力,大力实施龙头培育行动,加大对昊康牧业平凉红牛育肥基地、康庄牧业等链主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品牌创建、市场开拓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进一步提升了全县红牛产业发展的整体水平。

  走进灵台县昊康农牧业有限公司的肉牛养殖基地,饲养员驾驶着饲料投喂车忙碌地穿梭在各个标准化牛舍间,一头头膘肥体壮的红牛正悠闲地吃着草料。该公司负责人介绍说,公司建成投产后,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自身优势,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由企业负责养殖技术、犊牛收购和育肥销售,合作社组织农户参与养殖,农户通过繁育犊牛和饲草种植获得稳定收入,实现了互利共赢。

  在牛产业发展中,灵台县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循环发展理念,深入推行“草-畜-肥”循环发展模式,持续优化饲草种植结构,不断提高秸秆转化利用。年推广种植粮饲兼用玉米等优质饲草8万多亩,建成饲草收贮加工点8处,配发饲草收贮加工设备380台套,年均收贮加工饲草60多万吨,玉米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6%。科学规划配套设施,强化畜禽粪污治理,建成有机肥加工生产线3条,年生产加工有机肥9万多吨。同时积极指导养殖场户科学开展粪污高效还田利用,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1.6%。逐步构建起了种养结合、农牧循环发展的新格局。

  此外,灵台县还紧盯今年牛价回暖,养殖场户出栏补栏频繁这一现象,严抓防疫监管,细化服务保障,为广大养殖企业和群众肉牛产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一方面,紧盯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统筹推进布病等人畜共患病防控。借助“村村响”广播、微信群、发放宣传单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强制免疫政策和疫病防控知识,全面落实各项防控举措,全力推进平凉红牛“两病”检测净化和无疫小区建设,创建命名省级动物疫病净化场3家,完成7个乡镇平凉红牛及同群牛“两病”检测净化1万多头。常态化开展消毒灭源、疫病监测排查、产地检疫、调运监管等工作,进一步织密织牢了畜牧养殖安全防护网。另一方面,围绕龙头培育、扩繁增量、品种改良、联农带农、屠宰加工、科学饲养、品牌营销、示范创建等9个方面制定出台“牛九条”政策措施,统筹推进组织、人才、技术、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充分发挥“财政+”平台优势,全面落实“平凉红牛”贷款贴息,推行“红牛贷”“小额担保贷”等金融产品,有效破解融资难题。使全县平凉红牛产业呈现规模扩张、链条延伸、效益凸显的良好态势。

  走进上良镇蒋家沟村的分户式肉牛养殖基地,这座占地7.35亩的现代化养殖小区,配有青贮池、堆粪场、水电、通风、消毒等配套设施。该小区的建成既能满足群众现代化、标准化、规模化养殖需求,又实现了资源的集约利用。

  “以前就想着扩大养殖规模,但是受原小区地理位置限制,一直没有实现。这次村上养殖小区开始建设后,我主动和村上进行了联系,达成了租赁协议,新进肉牛110头。”养殖大户曹亚玲笑着说,“政策有扶持,技术有保障,我们对牛产业发展的信心越来越足了。”

  曹亚玲的切身感受,正是灵台县养殖企业和群众的共同心声。目前,灵台县牛饲养量10.97万头、出栏量3.94万头,分别同比增长10.98%、16.45%,产业链总产值达12.88亿元。从养殖模式创新到全链条升级,灵台县正以多维发力之势,持续谱写红牛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产业动能。

  欢迎全省各地的通讯员踊跃投稿:mrgstx@163.com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