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通讯员  >  乡村振兴

“三元双向”+智慧农业解锁宁县寒旱农业发展密钥

 2025/07/10/ 08:44 来源:每日甘肃网 通讯员 梁晓飞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通讯员 梁晓飞

  近年来,宁县以破竹之势,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在农业领域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

  循环新章:“三元双向”奏响生态经济和弦

  宁县立足资源,构建“三元双向”循环农业体系,让种植业、养殖业与菌业共生,变废弃物为“绿色财富”。焦村镇西李村的甘农蘑力食用菌基地,年消化14万吨小麦秸秆、9万吨畜禽粪污,产双孢菇6900吨、产值7700万元。菌渣废基料转化成有机肥和饲料,形成“种-养-菌-肥-饲”闭环,兼顾生态与经济效益。

  同时,宁县推广中药材“庭院经济”。春荣镇新庄村村民李萍种植的半亩金银花,年收入超千元。全县9.23万亩金银花、21个千亩示范点,开发12个高附加值产品,带动3万农户增收。

  智慧领航:科技赋能开启精准农业时代

  宁县依托“智慧农业气象站+土壤墒情监测网”,布设28个监测点,为农业生产提供精准决策依据。今年3月,系统预警“顶凌覆膜最佳窗口期”,县农业农村局迅速组织“百名农技人员下乡”,指导农户“趁墒覆膜、保墒待播”。在焦村镇高尉村,覆膜机与旋耕机“作业编队”实现一体化作业,新型覆膜机效率大幅提升。

  米桥镇孟家村试点“北斗导航+5G物联”覆膜系统,农机手通过手机APP设置参数,系统自动规划路径、控制行距,误差小。土壤墒情传感器实时监测并推送数据,实现“智能覆膜+精准管护”闭环,推动农业生产从“靠经验”到“靠数据”转变。

  集群崛起:全链升级打造产业引擎

  宁县以六大产业为支撑打造产业集群。粮食产业首创“五种一体化”模式,建成示范区和示范点,带动种植面积稳定、产值突破10亿元,保障粮食安全并提升附加值。

  苹果产业通过改造、推广和应用技术,优质果率提升,开发32个深加工产品,品牌价值15亿元,打入海外。瓜菜产业建成基地,推广技术,亩均产值高。湘乐镇采用模式发展订单种植,预计产量和产值可观。草畜产业实施“小规模、大群体”模式,建成养殖场,产值高且粪污资源化利用率高。

  政策护航:机制创新激发发展活力

  宁县出台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近两年落实资金2279万元,补贴农机具2305台套,受益农户1859户,规范农机合作社,形成服务体系,提高机械化水平和培育经营主体。同时,将顶凌覆膜作物纳入政策性农业保险,提高保额,财政补贴保费。

  宁县探索“三元双向”向“多元多向”发展,与高校和科研团队合作课题,推动食用菌菌种国产化和种植自动化,提升科技含量与创新能力。此外,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12个、注册“甘味”品牌3个,设立展销专区,提高农产品知名度与市场竞争力。宁县正以创新和全产业链书写乡村振兴与农业现代化篇章。

  欢迎全省各地的通讯员踊跃投稿:mrgstx@163.com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