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通讯员  >  生态文明

用“美丽”战胜“贫困”——陇南市践行“两山”理念实现绿色崛起综述

 2020/06/10/ 20:18 来源:每日甘肃网 通讯员 马海涛 王坤

宕昌县官鹅沟景区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通讯员 马海涛 王坤

  陇南,地处甘陕川三省交界,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陇南优越的自然环境。这里植被茂密、水资源丰富、各类生物和谐共生,被誉为“陇上江南”。

  陇南,同样也是全国区域性整体贫困的典型代表,贫困县占比全国第一。据统计,2011年底,全市贫困人口130.46万,贫困发生率达53%。

  如何深入挖掘陇南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把贫困群众眼前的“绿水青山”变成口袋中的“金山银山”,成了摆在陇南市委、市政府面前的一道考题。

  为了做好这一“答卷”,近年来,陇南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扬长避短,后发赶超”的工作思路,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着力实施旅游扶贫,将资源优势巧变为发展优势,精准破解贫困难题,做到了“生态美”“环境优”“百姓富”,旅游扶贫已入佳境。

康县岸门口朱家沟村

  乡村旅游释放生态红利

  绿色,是陇南的底色,也是陇南依托生态资源深入推进脱贫攻坚的特殊资本。

  初夏的徽县嘉陵镇稻坪村,放眼望去,古朴的房舍错落有致、青石板路穿插期间,茂林修竹、小桥流水、亭台楼阁,不时从屋后升起的缕缕炊烟,让整个村庄像一个“世外桃源”。

  在村民尹玉珍家里,几名游客正围在桌边,一边交流,一边喝着刚刚熬好的面茶。

  “自从政府把村子打造成美丽乡村之后,每到周末、节假日,都会有很多来自各地的游客到我们村旅游,就连家里的一个馍、一碗面茶也都卖成了钱,日子别提有多好了。”尹玉珍一边忙活,一边说道。

白龙江沿岸的健身步道

  不仅是稻坪村,近年来,陇南市以“把陇南建成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为目标,立足自身资源优势,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了花桥村、凤凰谷村、朱家沟村、田河村、三泉村等一大批美丽乡村,走出了一条差异竞争、特色取胜的旅游扶贫之路,贫困群众也从中享受到了乡村旅游带来的发展“红利”,实现了增收致富。

  乡村旅游已然成了陇南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金钥匙”。

西和晚霞湖

武都城区夜景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旅游兴则人气旺,人气旺则百业兴。

  陇南良好的资源吸引来了四方游客,原先沉寂的山村热闹了起来,原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也摇身一变成了坐在家门口“卖风景”“卖生态”的“新农人”。

  “前些年在外面打工,去过很多地方,没挣下多少钱,再加上家里老人年龄越来越大需要人照顾,所以就回来了。”康县花桥村村民杨永强说。没想到返乡后的他从乡村旅游中嗅到了商机,在政府的支持下,办起了美丽花桥新农庄农家乐。

  白墙黛瓦的小院掩映在青山绿水间,杨永强的农家乐每天都有客人来吃饭,多的时候有十几桌,少的时候也有三四桌,尤其是夏天的时候,生意更是火爆。

  “在以前,不出门打工,日子永远好不了。而如今,在家里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就能过上好日子。”杨永强高兴地说,“要不了多久,小康生活就会实现。”

全国绿色矿山典范——金徽矿业

  近年来,陇南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依托良好生态,挖掘利用优势资源,把旅游产业作为深入推进脱贫攻坚的重要载体,举全市之力,做大做强乡村旅游,扎实推进旅游扶贫。截至目前,共培育打造国家级乡村旅游模范村2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9个,累计建成农家乐、农家客栈2437家,彻底改变了贫困群众守着“金山银山”过苦日子的现状。

  让“旅游”做加法,让“贫困”做减法。在全面小康的道路上,陇南将一如既往地把旅游扶贫作为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有力抓手,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用旅游带动增收,用“美丽”战胜“贫困”。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