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通讯员  >  精准扶贫

【我们的驻村帮扶干部】大处着眼 小处着手——礼县湫山镇高桥村第一书记杨雪峰帮扶工作记

 2020/08/05/ 14:57 来源:每日甘肃网 通讯员 祁新龙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通讯员 祁新龙

  “我被选派下来驻村,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我越来越感觉到自己肩上的担子沉重,但我也越来越感觉到这份工作的荣耀。”这是杨雪峰经常说的一句话。

  杨雪峰是礼县统计局干部,2017年被选派到湫山镇高桥村担任驻村帮扶工作队员,2019年6月调整为帮扶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这让他原本一成不变的生活,有了彻底的改变。杨雪峰最喜爱的一句话是作家路遥《人生》中的一句话:“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他觉得被选派到高桥村担任第一书记是他实现人生价值的关键。“如果我在机关,可能一直在办公室填统计报表,可自从到了高桥村,我感受到了另外一种生活。和村里人一起谋发展,谈想法,让我有了自己的追求。”

  记得刚刚到村里的时候,就如何改变村里的贫困现状,杨雪峰一脸茫然。可既来之,则安之。杨雪峰开始思考怎样破除村里贫困情况。当时,高桥村全村85户,所辖三个村民小组,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65户,未脱贫户20户,贫困发生率6.65 %。贫困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同,每一户的情况都不一样。 

  针对每一户不同程度的贫困现状,杨雪峰一户一户地走,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与他们共商脱贫发展大计,给他们讲政策,鼓励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改变发展思路,主动给村上闲散劳动力联系外出务工地点,商量务工待遇,鼓励更多的人走出去,用自己双手增加收入。对于个别有顾虑的贫困户,他多次入户做工作,给他们打气鼓劲。同时,在产业培育上,杨雪峰根据高桥村实际,在充分听取村民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产业发展规划,鼓励贫困户发展“五小产业”,帮助贫困户增收。

  在产业扶贫到户资金落实后,杨雪峰迫不及待地召集村里仅剩的6户未脱贫户一起座谈。通过入股合作社和产业资金到户扶持等方式,为贫困户增加了转移性收入。

  全市拆危治乱行动启动以来,杨雪峰每天都在村里的各个角落排查,紧盯群众住房安全,积极开展“消除黑房子、改造旧房子、拆除破房子、搬进好房子”行动,解决了危房不住人,住人不危房的问题,共拆除危旧房80间,残垣断壁28米,硬化庭院27户,新建集中圈舍3处,彻底改善了人居环境。

  驻村帮扶的这几年,在村里总是能看到杨雪峰给村民帮办实事的身影。农闲时,他利用扶贫夜校,以扶贫先扶智为切入点,给村民讲政策,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农忙时,他深入田间地头,帮助贫困户干农活。“这几年来,我感觉自己已经融入了这个村子,村子里的每一个人,都是我的亲人。”杨雪峰意味深长地说。

  为了改变个别群众的“懒汉”思想,杨雪峰与贫困户开展“五个一”活动:一起吃一顿饭,开一次家庭会议,讲一次政策,帮办一件实事,一起整理一次家庭卫生。杨雪峰多次来到村民王安平家中,与其坐在炕上谈心交流,帮他收拾家里卫生,督促引导他讲卫生、戒酒瘾、树信心。杨雪峰还用自己微薄的工资,购买来慰问品,让王安平感受到贴心温暖。

  当看到王安平家里门帘子破旧,杨雪峰就让媳妇从县城买来新的门帘,给王安平换上。前不久,杨雪峰再次动员王安平完成硬化了庭院,户内外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变。如今,包括王安平在内的村里人说起杨雪峰,都会竖起大拇指。王安平说:“是杨书记给了我信心。”

  杨雪峰就这样,总是在扶贫的第一线奔走着。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