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通讯员  >  精准扶贫

【我们的驻村帮扶干部】带民致富践初心——记宕昌县甘江头乡袁家山村帮扶工作队长、第一书记杨波

 2020/09/21/ 20:20 来源:每日甘肃网 通讯员 刘国庆 刘治学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通讯员 刘国庆 刘治学

  八月的宕昌,骄阳似火。可宕昌县甘江头乡袁家山村的驻村帮扶工作队依然在进农户、听民意。“多看、多问、多跑腿,扶贫要用真心,下功夫解决实际问题。”驻村第一书记杨波说,“虽然脸晒黑了、人变瘦了,但看到村民富了起来,我们的心就踏实了。”

  袁家山村距离县城28公里,总面积2.8平方公里,山大沟深,交通不便,基础条件差是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我们多跑点路、多做点事,村里的发展变化就有希望。我想,这就是我们驻村工作的初心。”2016年初,杨波被县政协办公室选派到张家山村担任第一书记、帮扶工作队长,2017年9月又调整到袁家山村担任第一书记、帮扶工作队长,这一干就是五年多。在这片新天地里,杨波牢记党组织的嘱托,尽心为民办实事,尽力为民谋发展、谋幸福,书写了动人的扶贫故事。

  抓产业,摘穷帽

  怎么样才能让乡亲们的口袋鼓起来?这是杨波和帮扶队员们日思夜想的大事。

  袁家山村地处林缘地带,日照时间常,蜜源充足,村上依托自然优势,因地制宜规划养蜂产业,帮助群众增收致富,成立养蜂专业合作社,创建土蜂养殖示范基地,养蜂500多群。同时引进食用菌棒1000株,木耳种植试种成功。种植优质大黄、红芪、黄芪等中药材面积达400亩,预计净收入200万元以上。很多村民都在合作社里入了股,跟着合作社养蜂挣了钱。从增收单一发展到养蜂,养鸡,中药材,食用菌,劳务等多元化产业,实现了村有当家产业,户有致富门路,人有一技之长的脱贫目标。

  “我们家以前经济条件不好,没有固定收入来源,生活一直很紧张。工作队的杨书记来了以后,给我们家帮了不少忙,改造旧房子,还想方设法让我们参加乡上举办的中药材种植和养蜂实用技术培训班,现在到养蜂专业合作社务工,一年下来还能拿到分红,加上自己种植的药材,年收入5万多元,不仅脱了贫,还盖了新房,有了存款,生活大变样了。” 袁家山村村民袁吴军笑得合不拢嘴。

  要得富,修公路

  袁家山村以前没有一条硬化村道,全是坑洼不平的土路,“白天一身土,下雨一身泥”。

  连条像样的硬化村道都没有,谈啥脱贫致富?杨波主动向帮扶单位汇报,协调县财政局争取项目资金。为了早一天把路修好,杨波和村社干部每天都“泡”在施工现场,严格监管路面施工质量。他跟着工人一起干,有时候甚至忙到了半夜。一条700多米的延伸硬化村道提前10天就完成了工期,同时,还硬化173户群众门前巷道2000多米,建成集排水行路一体的渠道60米,新建成村卫生室1座60平方米,对村自来水进行了全面维修,解决了全村群众的行路难、吃水难和看病难。

  另外,在县政协办、乡党委、乡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杨波带领村社干部、帮扶队员开始了村庄亮化、绿化、美化工程。30盏路灯正在安装调试当中,昔日黑灯瞎火的村庄不久将明亮起来。

  打造生态宜居先进村

  当村民们的物质生活有了保障,如何把袁家山村打造成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的先进村就成了杨波和村“两委”的新目标。过去,袁家山村沟沟岔岔路途不便,乡亲们房前屋后总是堆积着木柴和草料,垃圾随便乱扔,脏乱差现象突出。为了解决环境问题,杨波组织村社干部、帮扶工作队员、公益性岗位人员,发动广大党员、群众积极参与“拆危治乱”专项整治,做到应拆尽拆,该修则修,能治必治。同时持续对公路沿线两侧、边沟、落石、河道、死角盲区及垃圾堆放点等重点区域进行垃圾清理,累计拆除危旧房屋825间,残垣断壁1090米,绿化复垦面积达12.3亩,新建小型活动广场3处,花园3处,建成绿化围栏260米,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

  访真贫,问真苦,办实事,把群众当亲人。在袁家山村,杨波牢记县派第一书记“抓党建、兴产业、促脱贫”的责任和使命,在认真排查 “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的基础上,走访贫困户,了解群众疾苦,与贫困户交朋友,耐心讲解党的惠民政策,主动帮助群众解决难题。他和队员们在走访时,得知五保老人沈志荣、韩连生两户还没用上电的情况后,及时与临江河变电所联系,帮助接通了照明电,方便了日常生活。群众王文林原户籍河南,1989年他以原名王志杰的名字手工存款3500元,后来换身份证户口本时将名字改成王文林,后因其户籍被注销,无法正常取款,乡村开具证明后,杨波多次联系县农行和县公安局,通过协助核查信息辨认后取出了存款。帮助韩刘忠、袁李婷、袁瞎生办理了残疾证和残疾人护理补贴。

  “杨书记真好,像亲人一样关心我们,帮助孩子入学、老人看病、代送包裹、更换户口本,帮着改建房子,硬化院子,让我们农民过上好日子,非常感谢他。”村民王文林说。

  五年来,经过县政协驻村帮扶工作队的努力,如今的袁家山村,村组道路硬化、亮化、美化,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产业优、乡村美、农民富、人心齐的美丽乡村画卷正徐徐展开。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