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通讯员  >  精准扶贫

捷报!武都最后732户2419人顺利脱贫摘帽

 2020/09/24/ 19:57 来源:每日甘肃网 通讯员 张虎伟 周红霞

  每日甘肃网讯(新甘肃·每日甘肃网通讯员 张虎伟 周红霞)武都区山大沟深,作为陇南深度贫困地区之一,脱贫攻坚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今年以来,全区上下

  勠力同心、攻坚克难,对剩余9个未脱贫村挂牌作战,实施“一村一方案”,加大政策、项目、资金、资源倾斜力度,逐项扫清影响脱贫退出的突出短板和明显弱项,剩余732户2419人顺利脱贫摘帽,攻克了最后的贫困堡垒。

  挂牌作战啃“硬骨”

  五库镇靳家山村是全区剩余9个挂牌作战村之一,共有170户66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5户402人。今年以来,该乡扎实开展挂牌作战,动态跟踪核查“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任务,持续做好“3+1”冲刺清零和“5+1”专项提升工作,按照“全覆盖、督死角、查问题、抓整改”的要求,制定完善了“一户一台账”,对未脱贫户、监测户、边缘户包抓责任到人,建立挂牌作战任务清单,逐一走访,因户因人精准落实各项政策措施。

  “要实现剩余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摘帽,每一项工作都慢不得、拖不起,必须争分夺秒。今年以来,我们按照‘区级作战方案统揽全局、乡镇作战方案具体推进、村级作战方案挂牌销号、户内作战表挂图实施’的思路,对住房安全、饮水安全、就业扶贫、产业扶贫、控辍保学、健康扶贫等重点领域进行挂牌作战、逐项销号,确保挂牌作战有抓手、措施准、落得实、成效好。目前,挂牌作战所有任务已全部完成。”五库镇党委书记张建华说。

  特色产业保“收入”

  一条砂化的陡坡产业路直通枫相乡尹家河村大黄示范种植基地,连片种植的大黄长势喜人。带贫合作社负责人张志刚说:“作为一名区政协委员,能为当地群众脱贫增收做点贡献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目前,我们正在积极对接市场,这批药材很快就会走向市场。”

  为了攻克最后的贫困堡垒,枫相乡聚焦特色产业,围绕“短平快”优势产业,重点突出抓好产业布局和推进落实的要求,采取连片和农户自行分散种植的方式,在尹家河村按照“党支部引领+合作社运作+农户主体参与”试种大黄230亩,最大限度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实现了贫困群众稳定增收,高质量脱贫摘帽。

  拆危治乱美“乡村”

  山溪十里水涔涔,黛瓦青墙掩绿阴。一个个美丽乡村依山傍水,处处散发着自然、清新之美。今年以来,隆兴镇符家湾村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作为助力脱贫攻坚、实施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在全乡大力推进“拆危治乱”攻坚行动。

  按照“拆除一户、治理一户、美化一村、影响一片”的原则,隆兴镇在拆除危旧房的同时,积极组织群众对村庄环境卫生进行清理,在道路两侧栽绿播绿,播撒花籽,使每一个村在“旧”的基础上面貌换新,美了起来。

  贫困户符利云高兴地说:“村里干净了、漂亮了,迷人的田园风光,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踏青、摄影,我们村一时成了城里人最爱的休闲旅游地。”

  易地搬迁挪“穷窝”

  从偏僻的山窝窝搬到公路沿线环境优美的易地搬迁安置点,蒲池乡黑松坪村、杨沟村、乱鞍子村村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以前好几代人都住在山上,现在能住进这样的楼房,以前想都不敢想!”乱鞍子村搬迁户苟丽军感叹道。

  蒲池乡这三个挂牌作战村由于立地条件差,完成脱贫任务十分艰巨,易地搬迁成为当地群众脱贫的唯一出路。曾经在偏僻山村里饱含艰辛的农民,如今通过异地搬迁住进新家的梦想照进了现实。

  蒲池乡党委书记谢文元说:“这项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实施过程中最大的难处是村民的不理解,而对于搬出来担心没事做,没钱赚则是一部分村民不配合的原因。”

  为了打消村民的顾虑,蒲池乡对每家每户都派出工作人员进行“一对一”结对服务,在新居未完工的过渡时期,安排群众在扶贫车间就业、搬迁地建设项目务工等方式,帮助群众找到了工作,解决了后顾之忧。

  搬得出是第一步,而稳得住才是检验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成果的标准。村民在搬迁之后的居住环境更好,孩子在家门口就能入学,看病也比以前更方便,收入也由单一的种植、养殖向劳务输转多渠道增收。

  “想要致富,拥有一技之长是必不可少的。”蒲池乡乡长王鸿来在后续的帮扶工作中深有体会。蒲池乡多次组织村民进行技能培训,向村民教授农业、电商经营等知识,大家在技能培训中掌握了一技之长。

  易地扶贫搬迁,让原本落后的小山村破解了“一方水土难养活一方人”之困。搬出来,告别的是贫困;而住进去,迎接的是满满的幸福感。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