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通讯员  >  社会事业

一只手做出精美麦秆画 靖远农民杨耀奎身残志坚的奋斗故事

 2020/11/03/ 16:44 来源:每日甘肃网 通讯员 雷艳玲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通讯员 雷艳玲

  他用一只手制作的麦秆画古朴典雅、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他用残疾的身躯带领600名乡亲行进在脱贫致富的大道上。

  杨耀奎,这个质朴的汉子,以不屈的斗志和顽强的毅力向命运挑战,谱写了一曲奋斗者之歌。

  1974年8月,杨耀奎出生在靖远县一个贫瘠而文化底蕴深厚的村庄。从他记事的时候起,家人、亲戚们大多喜好画窗花、写春联、制作工艺品。耳濡目染,幼小的杨耀奎对民间工艺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书法、绘画都是他的爱好。上小学时,他写的字、画的画在班里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

  结缘麦秆画,实属偶然。一次,杨耀奎从电视上看到,国家领导人为外国友人赠送了一幅麦秆画。“原来麦秆画是国礼”,年幼的杨耀奎立志要把麦秆画的手艺学到并发扬光大!1993年,19岁的杨耀奎辗转来到山东,跟一位60多岁的老太太学习麦秆画制作技艺。“她拿麦秆作画还能分出画的阴阳面,并且非常有立体感,看起来非常美,一下子就把我吸引住了,让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热爱是成功的一半,凭着对麦秆画的由衷热爱和不懈努力,杨耀奎终于学成出师。可是令他没想到的是,生活的磨难对于他而言才刚刚开始。由于当时没有市场,没有人赏识,也没有人推广麦秆画,他只得将麦秆画的梦想搁置起来,继续选择了打工。然而,任由时光流逝、无论身处何地,做大麦秆画的梦想却如同一团不灭的火焰在杨耀奎的心底熊熊燃烧。“我就想总有一天,我要重拾麦秆画的技艺,把我心爱的麦秆画精美绝伦地展现给世人。”

  2003年,命运对他进行了最为无情的打击。在修建白兰高速公路靖远路段时,杨耀奎在刘川的一家石料厂打工,钢钎意外爆炸使他右腿粉碎性骨折达到46节,右手手腕处截肢。因为这次意外,杨耀奎落下了终身伤残。没有了右手,杨耀奎的生活出现了很大的不便,但这丝毫没有动摇他扬帆远航的抱负,他坚信总有一天心中的梦想会开花。他开始贷款养猪、养羊,结果都赔了,但他还是没有放弃。

  一次又一次的挫折,一场又一场的打击,使杨耀奎成了一名心志如钢的斗士。“人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不能失去对美好生活的梦想,都要坚强地面对任何折磨和困境!”杨耀奎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

  随着生活日渐好转,杨耀奎考虑要把手艺传承下去,并把手艺转化为生产力。用农村随处可见的寻常之物麦秆,粘贴出古朴典雅、美轮美奂的麦秆画。

  2013年,杨耀奎在当地成立了麦秆画制作专业合作社,免费吸纳乡亲成为学徒,学习麦秆画技艺,带领乡亲们致富。

  2016年,靖远县耀奎麦秆画制作部被靖远县残联命名为靖远县残疾人麦秆画创业培训基地;2017年,又被命名为靖远县残疾人文化创意示范点。先后有700余人参加了麦秆画培训,其中培训残疾人100多名。并为残疾人提供各方面的优惠和照顾,真心实意地解决残疾人就业难问题,安置39名残疾人就业,同时,扶持带动100名贫困残疾人从事麦秆画、剪纸制作,由基地提供原材料和技术指导,残疾人自己在家庭制作麦秆画,基地负责回收产品。通过扶持带动,让残疾人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培养了他们自食其力的能力。

  杨耀奎的作品《竹兰梅菊》荣获白银市第四届凤凰文艺奖民间文艺类二等奖、《四屏山水》荣获“白银市首届残疾人艺术作品大赛”工艺美术类一等奖。2018年,他本人被中共白银市委、白银市人民政府给予“铜城工匠”荣誉称号。

  杨耀奎还经常进学校、进乡村传授麦秆画制作手艺。只要有人想学麦秆画,他的制作部都免费接纳。他想通过免费教学,希望以后的靖远县刘川镇金川村,家家户户都能制作麦秆画,让麦秆画成为刘川镇的艺术名片。

  杨耀奎说:“有了残联的支持,我就有了主心骨。回忆多年来的风风雨雨、坎坎坷坷,虽然觉得有点累,但更多的还是欣慰。”现在的杨耀奎仍废寝忘食地钻研麦秆画技艺,他的志向就是让麦秆画走遍全中国。“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中国梦’,我的‘中国梦’就是把麦秆画技艺发扬光大,让这门古老的传统文化好好地传承下去,再放异彩。”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