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通讯员  >  经济发展

向“链”要效益 庄浪马铃薯产业融合发展综述

 2022/01/14/ 13:29 来源:每日甘肃网 曹小成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通讯员 曹小成

  近年来,庄浪县依托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聚焦马铃薯产业关键环节,以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方向,以产业链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组织为主体,坚持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形成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马铃薯产业发展体系。

  2021年底,庄浪县马铃薯产业链全面建立链长制,形成了“一条产业链一名链长、一个工作专班、一张发展图谱、一个专项方案、一批龙头企业、一套差异化扶持政策”的产业链发展推进机制。

  去年,全县种植马铃薯36万亩,其中,建立脱毒种薯繁育基地25万亩,优质商品薯基地11万亩,总产量48.3万吨,总产值5.31亿元,亩增收755元,总增收2.71亿元。 

  科技研发,推动马铃薯新品种落地

  庄浪县农技中心是国内39个马铃薯育种机构中唯一一家县级育种单位,育种能力位居第9位,选育的庄薯3号通过国家品种审定,成为西北地区马铃薯主栽品种,累计在西北5省区46县推广8000万亩。庄薯4号通过甘肃省审定,成为甘肃省干旱半干旱地区主推品种之一。庄薯5号、庄薯6号两品种正在申报农业农村部品种登记。

  位于永宁镇的马铃薯品种多点试验区是全县9个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区域站的一个,永宁区域站长高级农艺师苏小龙带领团队在基层一线育种20多年,坚持在田间地头开展杂交育种选育。

  2021年,永宁区域建立马铃薯育种田46亩,从省内外多家知名育种单位引进种质资源120份,使马铃薯亲本材料达到620份,选配杂交组合380个。

  像苏小龙这样的科技服务队庄浪有100个,14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常年驻村入户,全程跟踪服务,年建立示范基地20个,年培训农民13.2万人次以上。

  创新机制,脱毒种薯推广应用迈新步

  在庄浪县脱毒种薯繁育基地,一个个钢结构塑料大棚整齐排列,温室里面马铃薯苗隔空架起,根系上挂满一串串马铃薯,利用雾培法生产的马铃薯原原种,一株可以生产原原种50粒,110天一茬,全年都在生产。

  庄浪2016年引进国内最先进的脱毒马铃薯原原种“雾培法”生产技术,依托“庄薯系列”品种优势和“庄浪马铃薯”品牌优势,建成了国内功能完善、设备先进、技术领先、规模较大的脱毒种薯繁育基地,使马铃薯原原种单株产量由1.5粒提高到40粒以上,填补了全省空白。

  “新扩建的马铃薯原原种繁育基地投产后,生产能力将达到1.2亿粒以上,解决全县马铃薯产业发展原原种产量不足问题,带动全县建成脱毒种薯基地25万亩,将形成脱毒苗-原原种-原种-一级种-二级种的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推广体系。”庄浪县农技中心主任李国斌介绍说。

  培育龙头,延长产业链拓展新市场

  庄浪县现有马铃薯产业规上加工企业2户,年产5万吨精淀粉生产线2条,1万吨手工粉条和3000吨粉丝生产线各1条,全部采用清洁绿色循环生产工艺,年收购加工鲜薯达到25万吨,年销售额达到2.1亿元。

  庄浪县宏达淀粉依托资源和区位优势,与全县13个乡镇的91个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签订了订单收购协议,辐射带动2.5万户农户户均增收1100元以上,基本形成了企业加基地、基地带农户的发展模式。

  宏达淀粉公司不断加大科技创新项目投入,采用先进工艺、设备,严格质量管控。建成马铃薯蛋白提取线及绿色节能环保加工设备146套,建成的高浓度废水处理环保工程,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被中国淀粉工业协会评为“首批淀粉行业绿色工厂”。

  “目前公司新建的占地30亩的薯渣发酵饲料生产线,进一步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增加产品附加值,推动马铃薯产业向多元、精深、循环的全产业链发展。2021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1亿元,实现利税680多万元。”庄浪县宏达淀粉加工有限公司负责人朱建勋说。

  为加强马铃薯产业链建设,县上实施“专精特新”马铃薯中小微企业培育行动,支持龙头企业加大技术研发,解决技术难题,引进绿色优质高产新品种,力争全县马铃薯系列产品年加工能力达到40万吨,产品转化率达50%以上。

  “县上围绕马铃薯产业优势,投资4820万元在宏达淀粉公司建成马铃薯淀粉汁水蛋白提取及尾水治理项目,年提取马铃薯蛋白可达1080吨,处理马铃薯生产废水13.5万立方米。”庄浪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何百平介绍说。

  庄浪县紧紧围绕马铃薯产业链建设,从基地建设、杂交育种、科研繁育、贮藏销售、技术服务、精深加工等方面进行政策扶持,打造以马铃薯产业为主导的特色高效优质农产品聚集区,形成与市场需求相适应、与资源禀赋相匹配、特色更加鲜明的马铃薯产业发展格局。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