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通讯员  >  乡村振兴

沃野“丰”景美 ——玉门市高质量推进“三农”工作综述

 2023/12/08/ 18:09 来源:每日甘肃网 通讯员 谢欢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通讯员 谢欢

  今年以来,玉门市坚定不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全面落实“一县一业”“一乡一品”的发展要求,着力建设现代园区、打造亿元集群、促进三产融合,建设“五美”乡村,全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玉门市高标准农田。玉门市委宣传部供图.png

  玉门市高标准农田。玉门市委宣传部供图

  丰收成色足 增收更“智慧”

  10万亩蜜瓜、11万亩蔬菜、10万亩制种等种植基地,让蜜瓜、蔬菜、枸杞成为玉门的特色产业联盟。现如今,现代产业提质倍增,数字农业技术覆盖农作物耕、种、管、收的各环节,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新动能。

  在黄闸湾镇黄花营村的万亩水肥一体化高标准农田示范点,全程机械化作业,暗网管灌,水肥一体化、智慧监管系统等现代农业技术集成应用……现代农业气息扑面而来。

  “我们在黄闸湾镇黄花营村万亩高标准农田建成了数字农田建设管理系统,农户通过‘家里看、掌上管’的方式实时监测农田的病虫害、气象、土壤等情况,还可以通过手机操作拧开阀门进行水肥一体化灌溉。通过精准化管理,准确掌握作物需水需肥时机和用量,确保了作物科学种植、精细管理、丰产增收。”玉门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马玉军说。

  今年9月,黄闸湾镇黄花营村按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水能节、碱能排的设计要求,以每亩3200元的标准,新建水井河混灌区肥水一体化高标准农田3.58万亩,坚持水、田、林、电、路、渠、农技“七配套”同步推进,建沉砂池10座、渠道54公里,铺筑田间道路105.2公里,新植防风林带579亩,架设输变电线路15.1公里。

夏日,番茄采摘机开足马力采收番茄(石佳鹭 摄 ).jpg

  夏日,番茄采摘机开足马力采收番茄。石佳鹭 摄

  丰收底气硬 “高标”见高效

  冬日,大地寒意正浓,千里沃野步入休耕时间,在一场紧张的收割之后,一望无垠的土地苍黄地裸露着。今年秋季,“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丰收场景在玉门市各乡镇随处可见,打开了土地上的丰产“密码”。

  “我们以加强耕地质量,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方向,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将原来的巴掌田变成高产田,有力推动传统农业向规模化、机械化和标准化转变,进一步提高粮食产量,夯实粮食安全根基。”花海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谢海涛说。

  农田的转变,正是花海镇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花海镇建设高标准农田1.44万亩,建成后土地碎片化程度大大降低,土地质量明显提升,农业机械化程度提高,高标准农田内节地、节工、节水、节电明显,节省了农户的耕作时间和费用。以玉米为例,旱作高标准农田实施完工以后,预计每亩增产50公斤,增收120元左右,节水20%以上。

  目前,玉门市已建成高标准农田27.5万亩,占全市永久基本农田的42.3%,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6.26万亩,粮食产量常年稳定在9万吨以上。连年丰收的背后,高标准农田发挥了重要作用。

玉米地里机声隆隆,一派热闹的丰收景象。(王朝  摄).jpg

  玉米地里机声隆隆,一派热闹的丰收景象。王朝 摄

  丰收效益高 “三链”促融合

  随着秋收工作的结束,连日来,玉门镇滴灌带加工厂加紧生产,对废旧滴灌带进行回收再加工,节本增效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助力农业绿色发展。自2023年3月投产运营以来,产品质量得到高度认可,营业额达240余万元。

  除了滴灌带回收加工厂,东渠村积极探索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新路子,实施生猪养殖、关外关乡村旅游点开发等项目,利用村集体闲置建设用地,开发自建安置小区,修建村集体门店房,建设高标准农田,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280万元。

  “我们做足‘农头工尾、畜头肉尾’文章,建成蜜瓜智能化分拣包装、枸杞饮料、枸杞雪糕加工生产线,新建牛羊屠宰加工及冷链体系建设项目,推动优势产业全产业链、集群式发展。”玉门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王永幸介绍说。

  玉门市全力打造“玉门珍好”区域公共品牌,累计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46个,创建“甘味”农产品品牌8个,“玉门枸杞”入选国家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成功创建了“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花海辣椒”“玉珑蜜瓜”“昌马百草羊”“祁连清泉人参果”4个产品分获第二十二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中国(西部)绿色优质农产品产销对接博览会金奖。成功举办了玉门市第四届特色农产品订货交易会,签订农业订单2.79亿元,玉门特色农产品影响力和竞争力不断提升。(图片均为资料图)

  欢迎全省各地的通讯员踊跃投稿:mrgstx@163.com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