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通讯员  >  乡村振兴

民乐向“深”突破 打造中药材全产业链创新先行区

 2025/02/20/ 10:04 来源:每日甘肃网 通讯员 赵玉梅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通讯员 赵玉梅

  民乐县立足自然资源禀赋优势,大力推进中药材标准化种植、集约化经营、产业化发展,全力推进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的中药材发展格局,努力建设集道地药材种植、加工、仓储、交易于一体的中药材创新发展先行区,中药材产业已成为壮大现代丝路寒旱农业的首位产业和群众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

  中药材种植基地规模稳步壮大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规模化发展原则,在一类地区重点发展板蓝根、甘草、孜然等品种,在二类地区重点发展王不留行、柴胡、枸杞等品种,在三类地区重点发展黄芪、当归、防风、大黄等品种。中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20万亩以上,其中,黄芪13.83万亩,板蓝根2.57万亩,当归0.99万亩,黄芩、独活、王不留行、防风、孜然等2.81万亩。千亩以上示范基地达到30个,种子种苗繁育基地0.3万亩。

  中药材标准化生产水平持续提升

  大力推行“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支持企业和合作社通过流转土地发展规模经营,以规模经营促进标准化生产,建成中药材标准化生产基地10万亩,申报创建GAP基地7个。全县每年有近2万吨种子、种苗从陇西、内蒙古等周边区域调运,针对调运的种子种苗品种混杂、质量参差不齐,价格高,县上加大种子种苗繁育试验示范支持力度,诚泰药业年产板蓝根种子50吨,在县内推广应用约1.5万亩;亚盛集团、宏鑫元种植专业合作社进行黄芪种苗繁育试验0.15万亩,为全县种子种苗繁育奠定了基础。

  中药材产加销产业链条日趋完善

  实施道地中药材全产业链开发工程,采取贴息、补助、资本金注入等方式,鼓励支持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持续发展壮大中药材生产、加工、购销规模,培育中药材合作经济组织40多个,先后建成中药材加工企业6家,年加工能力达3万吨,建成小型初加工作坊8个,加工能力达1万吨,大部分销往陇西市场。成立民乐县陇瑞药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和西部药都商会,成功举办两届中国(甘肃•民乐)中医药产业博览会,中药材产业知名度不断提升。

  中药材品牌影响力逐步提升

  支持企业、专业合作社注册商标、统一包装和认证标识,大力推行“互联网+”“电商拓市”“网红直播带货”等宣传营销新业态,25个中药材品种取得有机产品认证。开发的中药材“陇瑞源”“祁麓本草”“海潮湖”礼品包装深受消费者青睐,一批特色鲜明、质量稳定、信誉良好的中药材品牌逐步形成。

  欢迎全省各地的通讯员踊跃投稿:mrgstx@163.com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