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每日甘肃网通讯员 郭博
张掖地处河西走廊中段,全市境内祁连山水源涵养区、黑河绿洲、荒漠戈壁三大生态系统交错分布,是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近年来,张掖市将水土保持工作与乡村振兴战略深度融合,通过“治山理水、增绿富民”的系统举措,让水土流失治理区变身生态宝库、产业沃土,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系统治理筑牢生态基底
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统一规划、综合治理,构筑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十四五”期间,利用中央水利发展资金和省级水土保持补偿费,累计实施水土保持重点工程7项,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0.32平方公里,完成各类投资2750万元,蓄水保土能力不断增强,进一步改善乡村环境,促进生态与经济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产业融合激活增收动能
以耕地占补平衡及高标准农田建设治理为重点开展综合防治,通过修建截排水沟、种植高覆盖度作物、优化种植结构等措施,让昔日的“跑土、跑水、跑肥”土地,变成“保土、保水、保肥”的丰产田。乡村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不仅提高了粮食亩产,而且促进当地农户与多家企业合作种植农产品,发展订单农业,带动农户收入增加。同时,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与乡村旅游相结合,高台县大湖湾片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提质增效工程依托大湖湾景区,通过水库周边绿化提升改造、裸露土地营造水土保持林、封禁治理、配套蓄水池等措施,将大湖湾美景进一步延伸扩展,与黑河形成浑然一体的自然景观,进一步巩固和提升了大湖湾水利风景区品牌质量,形成“水土保持+乡村振兴+文旅推广”的融合发展模式。
机制创新强化长效保障
积极推动以奖代补、以工代赈等工作,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和水土流失区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有效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充分调动社会资本投入,加快推进水土流失治理步伐。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不仅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而且提高了土地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了治理区产业化、商品化进程,全市林草植被覆盖度、人均基本农田、土地利用率、农民人均纯收入都有很大提高。水土流失防治已成为张掖市经济快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欢迎全省各地的通讯员踊跃投稿:mrgstx@163.com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5年07月02日守护黑鹳家园 张掖实施黑河湿地栖息地修复项目
- 2025年03月12日张掖黑河湿地完成大天鹅环志 助力候鸟研究
- 2025年01月21日张掖黑河湿地2025年越冬水鸟同步调查圆满完成
- 2024年12月25日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加入候鸟动态监测保护国家创新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