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通讯员 窦斌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乡村电商”正逐渐成为促进农产品销售,引领绿色产业发展的新路子。近年来,民乐县坚持把电子商务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深入推进电子商务与县域产业深度融合,通过拓渠道、强品牌、抓赋能,打通了城乡农产品供需渠道,也拓宽了农村地区群众的增收致富路。
拓宽销售渠道,破解“卖难”痛点
积极与京东大型电商平台合作,开设“京东民乐特产馆”,2024年全县农产品线上交易额突破8亿元。“直播带货”“社群营销”等新模式快速兴起,当地农民化身“主播”,在抖音、快手等平台展示田间采摘、药材加工过程,通过“产地直连餐桌”的场景化营销,让消费者直观感受产品品质。
倒逼产业升级,构建“电商+农业”生态
电商对产品标准化、品质化的要求,反向推动民乐县农业从“粗放种植”向“精细化管理”转型。政府联合企业建设了12个电商标准化生产基地,推行“统一品种、统一施肥、统一采收”的管理模式,确保线上销售的农产品“品质稳定、规格统一”。电商还带动了农产品加工、包装、物流等配套产业的发展。县域冷链物流体系快速完善,建成2个大型冷链仓储中心、30个乡镇冷链站点,新鲜牛羊肉通过“冷链快递+航空运输”,可在48小时内送达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
培育新型农民,注入“人才振兴”活力
电商的发展,不仅改变了民乐县的产业形态,更培育了一批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农人”。为提升农民电商操作能力,开展了“电商人才培训计划”,邀请电商平台讲师、本地“电商带头人”,通过“理论授课+实操演练”的方式,教授网店运营、直播技巧、客户服务等知识,2023-2024年累计培训农民超5000人次。如今,“返乡电商创业者”,正在成为民乐县乡村振兴的“新生力量”,他们不仅带回了技术和资金,更带回了先进的经营理念,推动乡村从“传统农耕”向“数字农业”转型。
打造区域品牌,提升“民乐特产”辨识度
在电商竞争中,“品牌”是核心竞争力。整合县域资源,注册“民乐紫皮大蒜”“民乐黄芪”等地理标志商标,设计统一的品牌标志和包装,突出“河西走廊冷凉特产”的地域特色。品牌影响力的提升,不仅让民乐县农产品在电商市场中站稳脚跟,更为后续发展乡村旅游、康养产业埋下了“伏笔”,实现“一业兴、多业旺”的联动效应。
欢迎全省各地的通讯员踊跃投稿:mrgstx@163.com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5年07月14日智慧气象赋能民乐农业“知天而作”
- 2025年06月05日油菜产业增色民乐乡村振兴画卷
- 2025年06月04日民乐开通职称评审“绿色通道” 赋能乡村人才振兴
- 2025年05月16日激活土地活力 拓展产业空间 民乐精准发力推动农业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