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每日甘肃网通讯员 汪泽福
金秋时节,天清气爽,土壤墒情正佳,恰是苗木扎根沃土、蓄力生长的黄金窗口期。连日来,漳县抢抓这一有利时机,广泛动员干部群众、志愿者、企业职工等力量,一场声势浩大的秋季植树造林行动在全县铺开。大家以铁锹为笔、以汗水为墨,用实际行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让“绿满陇中”的生态底色在秋日暖阳下愈发浓郁鲜亮。

“秋季植树,苗木根系保护是关键,坑深必须达到60厘米,栽后还要及时浇透定根水,这样才能确保成活率!”在武阳镇面山绿化现场,县北山林国培育中心副主任贺淑娃手持铁锹,弯腰示范挖坑技巧,不断向周围参与植树的群众讲解技术要点。现场人头攒动,大家自发组队,两人一组扶苗填土,三人一队挥锹浇水,动作娴熟、配合默契,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铁锹翻动泥土的“沙沙”声、水桶碰撞的“当当”声,与群众的欢声笑语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曲热闹的秋日植绿“交响曲”。
“为精准落实‘绿满陇中’行动秋季造林要求,我们从前期谋划到后期推进,每一步都严格把控。”漳县林草中心主任杨小龙介绍道,此次秋季造林选用的云杉、侧柏等苗木,均经过严格检疫筛查,且优先挑选适应性强、易存活的乡土树种,从源头保障造林质量;同时,专门安排十余名林业技术员分片驻点,从苗木栽植到后期管护全程跟踪指导,确保每一棵苗木都能“栽得下、活得了、长得好”。
围绕“扩绿提质、固土护生态”核心目标,漳县将秋季植树造林与重点生态工程紧密结合,打出一套“生态修复+绿化美化”组合拳。在任务推进中,创新实行“五定四包”机制——“定区域、定树种、定标准、定时限、定责任”明确任务边界,“包栽植、包成活、包管护、包成效”压实工作责任,要求各乡镇集中力量推进宜林荒山、荒坡及公路沿线绿化提升;在乡村绿化领域,以“路旁、水旁、宅旁、村旁”“四旁”植树为抓手,深入开展“庭院植绿、村庄增绿”活动,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开窗见绿、出门入景,实实在在享受生态福利。
与此同时,漳县还将秋季造林与“森林县城”建设深度衔接,打造全域绿化新格局。针对县城漳河两岸步道、武阳公园等重点区域,开展苗木补植与景观提升,精心选用银杏、等彩叶树种,搭配油松、云杉等常绿树,构建“四季常绿、三季有花、一路一景、一园一韵”的城市绿化景观;聚焦212国道等交通干线,推进沿线绿化带补植补造,批量补栽侧柏等耐旱易活苗木,进一步筑牢交通沿线生态安全屏障。
“此次秋季植树造林计划完成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2万亩,其中人工造林1.2万亩、封山育林0.6万亩、退化林修复0.2万亩,通道绿化27公里,义务植树23万株,预计10月上旬全面完成。”漳县林草中心主任杨小龙说。
近年来,漳县始终把绿色发展放在突出位置,深入实施“生态立县”战略,以“绿满陇中”行动为重要抓手,常态化开展全民义务植树,统筹推进经济林果、苗木花卉、生态旅游协同发展。截至目前,全县森林覆盖率达18.28%,草原综合植被覆盖率达78.33%,生态优势持续转化为发展优势。
如今,“绿色名县”的金字招牌愈发鲜亮——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森林覆盖率稳步提升;资源管护不断强化,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林下经济稳步发展,绿色产业效益逐步显现。绿色,已成为漳县最鲜明的底色;生态,更成为漳县最亮丽的名片。
欢迎全省各地的通讯员踊跃投稿:mrgstx@163.com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2年11月16日漳县做活“水文章”答好“生态卷”
- 2022年09月20日漳县:“三管齐下”开启城市“美颜”模式
- 2021年03月03日漳县:绿色生态成靓丽名片
- 2021年02月22日【回眸“十三五”喜看新变化】林草植新绿 生态富桑梓——漳县晒出林草产业“十三五”成绩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