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通讯员  >  文化创新

甘州区检察院“甘心未你”进校园 为青少年筑牢反诈“防火墙”

 2025/11/19/ 20:31 来源:每日甘肃网 通讯员 刘瑾茹 黄彦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通讯员 刘瑾茹 黄彦

  为进一步增强青少年法治意识和识诈防诈能力,筑牢校园安全防线,近日,甘州区检察院“甘心未你”法治宣讲团队走进张掖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为同学们带来一场生动有趣的防范电信网络诈骗主题宣讲活动,该校2100余名学生参加了活动。

  从检察官到副校长,法治的种子在校园播撒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高发,青少年已成为犯罪分子的重点目标。作为一线办案检察官兼该校法治副校长,宣讲团成员致力于以专业知识与真实案例,为同学们撑起一柄坚实的法治“保护伞”。

  课堂上,检察官以“我们身边的法治副校长”为引,迅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的重心就是惩罚犯罪和预防保护,检察官的职责既要办理涉未成年人案件,更要做好犯罪预防,为广大未成年人打好预防针,教会大家识别陷阱。”检察官说。

  以案释法,揭秘骗局,筑牢思想防线

  “同学们,你们以为诈骗离自己很遥远吗?免费的游戏皮肤、明星粉丝群红包返利、扫码领手机……这些看似‘馅饼’的背后,很可能就是陷阱!”检察官摒弃了枯燥的法条宣讲,紧密围绕学生群体高发的诈骗类型,精心挑选了数个真实案例进行“以案释法”。通过图文并茂的PPT和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剖析了“游戏账号交易诈骗”“刷单返利诈骗”“冒充熟人诈骗”等常见骗局的作案手法和特征。

  “当你为了领取免费皮肤,将家长的付款码发给对方时,你账户里的钱可能瞬间就被转走了。”“当你轻信‘刷单致富’的谎言,投入的压岁钱就会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最终血本无归。”一个个真实的案例,一句句恳切的提醒,让同学们在惊叹和沉思中,深刻认识到诈骗的危害性。

  互动演练,在情景中学会“见招拆招”

  为提升课堂效果,活动还设置了趣味问答和情景模拟环节。“如果有一个自称是‘警察’的人打电话给你,说你涉嫌洗钱,要求你提供银行卡密码,你该怎么办?”“你的‘好朋友’在QQ上向你借钱,你会直接转账吗?”面对提问,同学们踊跃举手,争相回答。

  检察官在肯定同学们正确思路的同时,也给出了专业的“防骗锦囊”:“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及时与家长、老师沟通核实,必要时立即报警。”这种互动式、体验式的教学,让反诈知识不再是纸上谈兵,而是转化为了学生们能够理解和运用的自我保护技能。

  生动实践,护航青春,我们一直在行动

  课后,同学们意犹未尽,纷纷表示这堂法治课“干货”满满,受益匪浅。一名高一学生说:“原来诈骗手段这么多,以后上网我一定会更加小心,也会提醒爸爸妈妈注意防范。”

  该校学生科负责人对此次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这堂课非常及时、非常必要。它不仅是法律知识的普及,更是为孩子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上了一道‘安全锁’。法治副校长进校园,实现了司法保护与学校教育的无缝衔接,是我们构建平安校园的重要力量。”

  此次活动是“甘心未你”法治宣讲团队立足检察职能,深化校园普法的一个生动缩影。未来,团队将继续创新普法形式,有力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为构建平安、和谐、法治的校园环境贡献坚实的检察力量。

  欢迎全省各地的通讯员踊跃投稿:mrgstx@163.com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