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每日甘肃网通讯员 罗艳
初秋, 雨后的香山比往常清新了许多,西汉水静静地在河道中流淌,香山下、西汉水旁的礼县雷坝镇蒲陈村静谧而美丽。
村里的老蒲头——蒲新文,用那把已经扫秃了的扫帚在水泥广场上来回清扫,沉积在低洼处的雨水遇到光秃秃的扫帚后水花四溅……如果家里没有活儿干,他这个村里公益性岗位的“工作人员”总会心里美滋滋地在自家屋后的村民活动广场打扫卫生。
以前,他不怎么喜欢说话,而现在老蒲头变得健谈了,这还要从李喜平他们来了之后说起。
李喜平和王海波、牛定炜是西北师范大学定点帮扶蒲陈村的帮扶队队员。2017年8月份,李喜平接肖勇的班,成为新一任帮扶队长兼书记,那时候帮扶队只有他一个人。
蒲陈村全村共有190户813人,2014年识别出建档立卡贫困户83户368人,贫困发生率为45%。这个状况,对于从未开展过帮扶工作的李喜平来说是一件大难事。
要想开展帮扶,就得摸清这里的“底细”,完善并确定帮扶思路。除了打听,大多数时间,李喜平都是一个人在村子里、田间地头转悠。在最短的时间内,他调研得出的结论是:村子主要经济作物花椒、蜂蜜常年增产不增收,村民通过农业种植增收困难。
同时,村子里人的基础教育水平较低,要想隔断贫困的代际传播,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发展教育。
于是,一套产业与教育扶贫的发展图景在他脑海中形成。
2018年年初,牛定炜和王海波的到来让李喜平的工作好开展了许多。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帮扶队把发展花椒、蜂蜜加工作为全村产业发展的突破口。
要生产产品,就要有生产加工车间。帮扶队规划建造了一座700多平方米的厂房,添置了生产设备。“要建企业,不仅要硬件,也要拿到生产许可证、质量检验报告、企业生产质量控制标准,而这些才是最难办的。”王海波说。
为了拿到这些证件,王海波和牛定炜几乎每周都要在兰州和蒲陈来回跑,有时候蜂蜜和花椒的某项数据在村里检验的时候准确,拿到兰州检验又与原数据不符,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又得重新确定加工方法,重新试验,再送检。
终于,在他们的努力下,随着厂房的建成,这个问题也迎刃而解。牛定炜以前在国外工作过,熟知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并充分掌握两个市场的信息资源,他和具有专业设计功底的王海波联手,推出了“蒲礼”“蒲陈珍品”两个系列产品,增加了产品种类,也让蒲陈的蜂蜜和花椒多了颜值、时尚的气息,在无形中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
帮扶工作队充分发挥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单位帮扶的优势,持续关注蒲陈村基础教育,通过“小手拉大手,一生带一户”的模式,通过学生的改变,影响家庭观念的改变,彻底拔掉精神贫困的“穷根”。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0年08月07日【我们的驻村帮扶干部】不负群众厚爱 用力用心帮扶——记礼县永坪镇兴建村第一书记李翔
- 2020年08月05日【我们的驻村帮扶干部】大处着眼 小处着手——礼县湫山镇高桥村第一书记杨雪峰帮扶工作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