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通讯员  >  社会事业

白明奇:诚正育人敬业垂范的老校长

 2021/09/03/ 17:53 来源:每日甘肃网 通讯员 吴映寰

白明奇先生工作照(资料图)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通讯员 吴映寰

  “在我任教时,转变了两个后进班为先进班;在我任职校长时,扭转了两所后进学校的局面,跨入先进行列。”献身靖远农村基础教育39年的平堡籍老校长白明奇老先生在回顾自己的教育生涯时如是说。

  白明奇先生,白银市靖远县平堡镇平堡村人、中学高级教师。从事中小学教育与管理工作39年。先后在靖远县川口小学、靖远师范学校附属小学、靖远县平堡学校、靖远县泰安学校、靖远县金山学校、靖远县平堡中学等六所学校任教或任职。其间,曾先后获白银市首批“园丁奖”等殊荣。2016年9月,获颁“在农村从教三十年”荣誉证书。

  “亦师亦农,两得其所;即教即耕,双获丰收”(横批:民教光荣),这是白明奇先生在担任金山学校校长时,亲自撰写激励教师的一副对联。

  “肃立门庭如钟馗打鬼赤胆待人抑恶扬善摄魂震魄;遍洒校园似春风拂面细雨润物潜移默化养德育人”。这是白明奇先生在担任平堡中学校长时,为颂扬平堡中学校训校风时撰写的一副对联。

  “金山学校是付出我青春年华的地方。我在那里倾注了十三年的心血,也积累了不少教育教学,特别是学校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为我后来在平堡中学的管理工作中,改变该校的落后状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是白明奇校长在《靖远县北湾镇教育志》里对自己教育生涯的总结。

  “在校十三年,奉献了人生最宝贵的青春年华,创造了学校办学史上的一度辉煌”。这是《靖远县北湾镇教育志》对白明奇先生的评价。

  两副对联,一段自述,一个评价,白明奇先生“诚正育人敬业垂范”可从中管窥一斑。

  2021年7月20日下午和8月23日晚上,在兰州市城关区的寓所,笔者两次拜访了白明奇老先生。利用两次采访白明奇老师的实录以及对他金山学校的老同事苏秉泉先生、张建升先生和昔日泰安学校的学生吴成义先生的采访记录,整理出了这篇反映白明奇老先生近40年教育生涯的文章。值此教师节来临之际推出,以表我对这位老校长深深的感激和感怀。

  以下为采访时,白明奇先生的自述(注:本网刊发时有删减)——

  带班:“投其所好”,因势利导

  我在教育上总共干了39年,先后跑了6所学校。其中,在金山学校13年,在平堡中学14年,算是待的时间最长的两所学校。从教小学一年级开始,到最后在完全中学校长岗位上离职退休。39年可谓“苦乐相伴,乐在苦中”啊!39年中,工作上经历过的人和事成为回忆。令我难忘和自豪的是,在我任教时,转变了两个后进班为先进班;在我任职校长时,扭转了两所后进学校的局面,跨入先进行列……

  我转变过的两个后进班,一个是1969年平堡学校五年级三班,当时平堡中小学在一起,校长是白焕仁先生;另一个是1970年泰安学校四年级乙班,时任校长是李明华先生。

  1970年,北湾公社、北湾学区把我从平堡学校调到泰安学校任教。报到后,学校安排我任四年级乙班的班主任。当时,学校里有一位修理桌凳的木匠师傅,姓王,高个儿。课间,我和他聊天时,他告诉我说:“给你带的这个班的学生很调皮,是没人愿带的一个班。”我就知道是什么情况了。接班后,经过几天的观察了解,我发现有一个穿着旧胶鞋、衣服虽旧但很干净,书写既工整、活泼且稳重,和同学相处得很好、协调和组织能力很强的学生,名字叫吴成义,我就让他当班长。还有李新稿,爱打篮球,当文体委员;王有荣,当学习委员或卫生委员。全班还有李全民、金鑫等四十几个同学。吴成义、李新稿、王有荣“三驾马车”,把班级工作搞得风生水起,井井有条,班风正,学风良,同学之间团结向上,师生关系亲密和谐。班级被学校评为先进班集体,吴成义等几名同学被评为“三好学生”。

  1969年春,我乘着“农村教师回大队,不拿工资,和农民一样记工分”的“风潮”,被平堡群众选调到平堡学校任教。初到平堡学校,我接手的是据说难管理的五年级三班。这个班上有五十几个学生吧,个个活泼可爱。我注意到他们喜欢打乒乓球,就“投其所好”,因势利导,鼓励支持他们课间积极活动,但绝不允许迟到或早退,我的做法效果很好,大家既踊跃活动,又严格守纪。这个班的学生也很热爱劳动。当时,平堡吊桥的建设已接近收尾。有一天,学校接到需派学生帮助建桥工地用渡船从西岸(四龙那边)往东岸(平堡这边)装运石子的通知,学校就把这个任务交给了我们这个班。接到任务后,大家十分高兴。从西岸把石子装进船舱,然后渡河运到东岸,再卸下来,整个过程,人人争先恐后,个个干劲十足,按时出色地完成了任务。经过和全班同学一年的共同努力,被学校评为先进班集体,我个人也被评为学校的先进教师。

  管理:以人为本,无为而治

  我抓过两个管理滑坡的学校。一个是金山学校,一个是平堡中学。

  1976年9月,在泰安学校工作的我,前往甘肃师范大学在职进修学习一年。1977年1月,组织任命我为金山学校校长,1977年8月,进修结束后正式到任。当时33岁的我,面临的情况是:秩序混乱,校容破烂不堪,教学水平低……顶着巨大的压力,我从消除隔阂、团结教师入手,整章建制,规范秩序,带领师生整修校园;亲自任课狠抓教学;求助社会援建学校。为了缓解师资匮乏的问题,在全公社范围内,张贴金字广告,广泛招贤纳士,从社会上广招优秀的回乡知识青年当民办教师,充实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素质。1978年秋季,通过考试考核,公开、公正、公平地招进田龙年等6名优秀青年进校任教,以后又陆续招聘了几批民办教师,如郝兴强、姚登元、田舜明、罗来明、王银兰等,成为学校的教学骨干,后来他们都转成了公办教师。

  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金山学校的面貌彻底改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乡级、县级的“先进学校”“文明单位”“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等各种荣誉称号接踵而来。

  抓学校管理,我的做法是坚持“以人为本,无为而治”。就是把师生教与学内在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激发出来,让“轮子” 自己转,从而实现无为而治。我处处做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针对学校教师大多数为民办教师的实际,为了激励他们,我撰写了一副对联,贴在校门上。上联是:亦师亦农,两得其所。下联是:即教即耕,双获丰收。横批是:民教光荣。

  13年里,我也吃了不少苦,从河湾里抬木头——刚锯倒的湿白杨树,按尺寸,截成一节一节的,两个人抬着,树的破茬处还往出来渗着水呢。虽然身单力薄,但这些活儿我都是带头干……组织教职员工利用寒暑假修建校园围墙,田龙年、苏发纲老师等他们都是好瓦工……

  1990年9月,我从金山学校调到平堡中学,担任副校长7年,校长3年。

  主持平堡中学工作的时候,正值“普九”达标验收在即的紧张阶段。针对学校当时队伍“软懒散”、环境“脏乱差”、学生流失严重、社会形象不佳的状况,把治理校园环境作为当务之急,率领师生苦干实干。办公室门前的卫生、教工男厕的卫生我主动打扫。榜样示范作用就发挥出来了。喊破嗓子,不如作出样子。以身作则就是最好的带动。

  经我提议,集体反复论证后,确立了以“诚正”为内容的校训和“文明勤奋、严谨和谐”为总则的校风,将“校训”“校风”的内容制作成巨型标牌,矗立于校园旗台前迎门的醒目位置,与庄严的国旗组成一方肃穆的思想教育阵地。

  同时,把教育教学作为重中之重,抓细抓实。对教师的备课、授课、批改作业等都提出具体的规范和要求,安排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具体抓好督促检查。

  经过全校师生一年的共同努力,学校各方面“旧貌换新颜”。流失的学生返校百余人。学校被评为县上的“文明单位”,县教育系统先进学校,我本人也被评为白银市“优秀教育工作者”。

  感悟:育人重于教书

  育人重于教书。教师的责任是培养塑造“人”,道德养成远比学习知识重要。 身教重于言传。教育者作出榜样很重要。

  这些都是我几十年一直秉持和践行的教育理念。在青少年道德养成教育中,我是很注重爱国主义教育的。金山学校从1978年国庆节开始,一直坚持每周一早晨举行全校师生升国旗、唱国歌仪式。在平堡中学,我修建旗台,并在旗台正面刻上“祖国万岁”四个描金大字,规范升旗仪式,使这项活动庄重肃穆,震撼人心,凸显教育效果。

  爱学生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在教小学生时,冬季我为他们生火,春游我背他们过水。为生活困难者解决本子、铅笔。把“学生在我心中”作为学校办公室的主题标语,张贴在最突出的位置上,时刻提醒大家不忘为学生服务。

  链接

  学生回忆:“白老师用9分钱改变了我的人生”

  那时我们家里经济很困难。小学作业本一个9分钱,家里拿不出钱来买,就用鸡蛋换,或者挖上三碗包谷换。白老师了解了我家的情况后,看到我的本子快写完了,就用他的工资(那时他的工资是29元/月)买上本子,订在我不剩几页的本子后面,我知道后非常感动。如果不好好学习,我就既对不起父母,也对不起白老师!此后,我的成绩在班上一直名列前茅。星期六下午,他骑上自行车回平堡的家里,带上我去他家摘杏子、摘梨吃,待我就像他自己的孩子一样。我们班的李文稿、王有荣也都去过。(昔日学生吴成义)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