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通讯员  >  经济发展

铺就乡村振兴康庄大道 榆中县全力建设“四好农村路”综述

 2021/09/27/ 18:10 来源:每日甘肃网 通讯员 余萱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通讯员 余萱

  榆中县在高品质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大潮中,紧紧围绕县域发展大局,多措并举,以县道为骨架、乡道为基础、村道为“毛细血管”,把农村公路建设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旅游、乡村产业发展相结合,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筑牢农民“致富路”,为乡村振兴提供交通运输保障。

  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打造畅通之路

  “以前,村上的道路是坑坑洼洼,我们要把种的菜拉到集市上,得一个小时。今年我们村上道路新修了,十几分钟就到了集市上,真的太方便了。”刚刚送完菜回来的榆中县丁官营村的王大爷高兴地说着。笔者从丁官营村美丽村组示范路上看到,道路平阔畅通,驿站、标线标识等公路设施一应俱全。

  据了解,榆中县累计投资7.3亿元,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230公里,实施生命安全防护工程约1343公里,完成危桥改造18座。2015年底,提前完成了268个行政村通水泥路的脱贫攻坚交通先行任务,比全国目标提前整整3年,比全省目标提前2年。截至2020年底,全县所有乡镇全部实现了四级或四级以上公路联通,建制村100%通水泥路,100%通客车。农村公路的安全通畅便捷程度前所未有,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为榆中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强化农村公路养护,筑造品质之路

  “我们都知道,一条高质量的农村公路,‘三分靠建,七分靠养’。”在榆中县小康营乡南北关村村道上,榆中县公路局副局长安海亮向笔者介绍道,“以前南北关村的路窄且坑洼不平,2008年县上对南北关村道进行了硬化,一直硬化到了农户家门口。南北关村道已运营13年之久,道路通行状况始终保持良好。日常养护工作中我们充分调动村民参与村道养护的积极性,发挥农民群众直接受益主体的作用,做好日常养护管理,加大清扫保洁、维修保养力度,路况服务水平保持良好。”

  近年来,榆中县积极探索多种养护模式共存,持续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着力解决了农村公路管养主体泛化的问题,做到了“系统管养”。在县、乡道日常养护方面,利用原有道班设立养护工区,对具备条件的县、乡道,设立养护工区(大道班)进行养护,采用全天候上路进行日常养护。偏远路段采用家庭承包养护形式。对于山区人口较为分散、车流量较少、自然条件特殊等难以通过市场化运作养护的县乡道,就近选择养护承包人,采取分段承包方式。在村道日常养护方面,主要由乡镇路管所组织养护。今年,榆中县在所有建制村设置公益性岗位护路员268名,并将公益性岗位护路员薪酬纳入财政预算,每名护路员每月可领取1570元工资。

  与此同时,榆中县充分发挥“大数据、互联网+”技术在农村公路管养中的运用,在县客运北站建立了智能交通综合管理平台,对全县农村公路进行路产信息数据管理、路产状态监控、运输安全监控、养护作业监督考核及应急抢险保障。积极推行“路长在路上”APP的使用,借助“互联网+”技术,通过“指尖”完成日常管理事务,助力路长制工作全面开展。

  推动农村公路运营升级,铺就致富之路

  有了路,农民出行更方便,有了路,农业产业快发展,有了路,乡村旅游好前景,有了路,乡村振兴有希望。榆中县围绕“大运输、大物流”的发展思路,全力打造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供一流的交通运输服务,运输市场空前繁荣。

  据介绍,“十三五”期间,榆中县投资102万元,完成村级停靠站179个,实现村级停靠点全覆盖。实施榆中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革工作,先后投放更新新能源公交车126辆,开通9条城际公交、23条城乡公交线路、5条“微公交”线路,分别在夏官营镇夏官营村、三角城乡周前村、城关镇南关村3个村配建充电桩站场。目前,榆中县运营客车共41条路线215辆,日均循环发车1798班次,营运里程2.5万公里,公共交通覆盖约38万人,年运送乘客约1979万人次。

  榆中县全面推动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建设,深入实施“快递进村”工程,稳步推进农村客货和邮政、电子商务融合发展,争取省级农村客货邮综合服务示范站点7个,示范线路2条,进一步完善了末端农村物流节点,畅通农产品进城、农业生产资料和农民生活消费品下乡,更好地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告别了晴通雨阻,迎来了十里八乡村村通,老百姓的笑容更甜了;告别了坑坑洼洼,修好了穿村入户水泥路,好日子的盼头更足了;告别了出行不便,完善了通村畅乡客运网,农民出行更便捷了。“四好农村路”把榆中县群众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对致富奔小康的期盼、对乡村振兴的向往串联在一起,铺就了一条通往美好生活的康庄大道。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