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通讯员  >  乡村振兴

高台“辣嫂”方玉花“蔬”写“椒香”曲

 2024/04/19/ 08:55 来源:每日甘肃网 通讯员 张玉峰 许兴斌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通讯员 张玉峰 许兴斌

  今年54岁的高台县宣化镇利号村村民方玉花怎么也想不到,小小的辣椒苗会成为她创业的“救命稻草”。

  “创业难,守业更难。从建起温室大棚的第一天起,我就在这里安了家,只要是温室里能长的,我都种过来了,最终摸索出了温室育苗这条路子。我在这里整整守了16年,当年夯土墙、建温室、种蔬菜的情景就像一场梦。”快人快语的方玉花说。

  庄稼人出身的她,走街串巷卖过酿皮,跟着丈夫揽过工程,但她总觉得,不论挣多少钱,还是回家种地心里踏实。当时,村里好多人进城买房或外出打工,土地疏于打理,方玉花瞅准时机,劝说丈夫拿出家里的积蓄,在本村流转了80亩耕地,成立高台县大农高新蔬菜专业合作社,建起了34座日光温室,信心满满地种起了反季节蔬菜。对方玉花来说,种个十亩八亩的庄稼不在话下,但种80亩的精细蔬菜,还得从头学起,蔬菜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新品种引进样样都得懂。刚开始,她以茄子、辣子、西红柿等常规蔬菜种植为主,主要为县城菜店、超市配送,育苗仅满足于自家温室。虽然蔬菜时令性很强,但粗放型的管护与精细种植户相比,还是缺乏足够的竞争力,加上大量的人工费用,几年下来收效甚微。开弓没有回头箭,经过考察,倔强的她又在温室里搞“南果北种”,本想通过休闲采摘来降低收获成本,但市民那股热情过后,加上小县城地域、人口、消费水平等条件的限制,让她在温室和资金的泥潭里越陷越深。

  “桑葚、木瓜、火龙果、无花果、草莓、人参果、蟠桃等果蔬我都种过,无论价格还是品质,与南方运来的水果根本没法比。”方玉花说。多年的积蓄搭进去不说,土地流转金、银行贷款更压得她喘不过气来,那些日子她不知流了多少眼泪,一次又一次地打击让她很消沉,一座座像大山一样的土墙温室容不得她退缩,若坚持,周转金从何而来?种什么才能摆脱困境?方玉花陷入了两难……痛定思痛,经过一次次的挫折和市场调查,温室育苗像一道耀眼的曙光,给了她振作的希望,菜苗利小需求大,前景广阔,2018年,在政府的扶持下,48万元的产业扶贫贷款到位,她忍痛将已经挂果的“南果”统统挖掉,购进两台育苗设备,搞起了温室育苗,并借助辣椒产业的东风和娴熟的育苗技术“扬帆启程”。去年,高台县农业农村局又投资48万元将她的温室改造升级。经过5年多的不懈努力和优胜劣汰,她的34座温室又重焕生机,辣椒苗在本县及酒泉、金塔、玉门、临泽等市县都打开了市场。

  “今年,我在巷道、南华又租了17座温室,加上自己的34座,育了43棚辣椒苗,6棚番茄苗,总共2722万株,都有订单,毛收入可达230万元,除去各项成本,净落80万元没问题。”方玉花告诉笔者。杏白桃红时节,在她简易的育苗棚下,30多名温室管护工分工有序,随着育苗机有节奏地在穴盘里点播、装盘、覆土、运盘,在温室大棚里喷水、间苗,温室大棚里嫩芽初上,生机勃勃。由于方玉花育的辣椒苗质量高、信誉好,已在市场站稳了脚跟,每年秋收后就有客商早早下订单。目前,菜园有固定工十多人,间苗、起苗时,在这里务工的人达40多人,全年累计用工量达3000人(次)。春看辣苗绿茵茵,只为秋椒红满天,方玉花用自己的“泼辣”劲,在自家的育苗基地“蔬”写了一首响亮的“椒香”前奏曲。在她的影响和带动下,近几年,宣化镇辣椒种植面积稳定在1000亩左右,种植户达200多户,收入达360万元,吸纳闲散劳动力500多人,已形成了育苗有订单、外销有市场、种植有基地、带动有目标、务工有钱挣的辣椒产业循环链。

  欢迎全省各地的通讯员踊跃投稿:mrgstx@163.com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