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甘肃网讯(新甘肃·每日甘肃网通讯员 卢玉 付美珠)当汉服裙摆拂过两千年前的简牍,当稚嫩笔触临摹戍边将士的笔迹,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在金塔县博物馆悄然展开。近日,20位身着汉服的小小传统文化爱好者走进金塔县博物馆,在衣袂翩跹间解锁汉简里的边塞故事。

“这些木片上的字,竟然藏着古代士兵如何守卫长城的秘密!”在《肩水金关——汉简文化陈列》展厅,孩子们的惊叹声此起彼伏。
社教老师化身“历史解密员”,指尖划过泛黄的简牍复制品,娓娓道来汉代边塞的防御体系,从烽火台的预警信号,到戍卒的日常巡逻,再到物资运输的记账文书,一枚枚简牍仿佛变成时光胶囊,将两千年前的边塞生活画卷在孩子们眼前徐徐展开。
汉服少年们屏息聆听,宽大的衣袖随着专注的动作轻轻摆动,恍惚间,仿佛穿越成了汉代边塞的小小守护者。
肩水金关大讲堂内,一场别开生面的“汉简课堂”正火热进行。社教老师以生动的故事串联起汉简的历史背景,“为什么古人要用木简写字?”“长城脚下的士兵如何传递消息?”一个个问题点燃了孩子们的探究欲。
他们身着汉服端坐席上,时而蹙眉思考,时而举手抢答,清脆的童声与悠远的历史对话碰撞出奇妙的火花。当讲到肩水金关简牍中记载的“戍卒日迹”时,孩子们纷纷感叹:“原来古代士兵和我们一样,也要写‘日记’呀!”
孩子们洗净双手,在老师的指导下提起毛笔,蘸取墨汁,在仿汉木简上一笔一画地临摹。虽然笔触稚嫩,却透着满满的认真。
“老师,我的木简怎么总编不整齐?”孩子们互相帮忙,学着古人的样子用麻绳将木简穿连成册。当亲手完成的“简牍册”捧在手中时,成就感溢于言表。汉服的飘带与木简的纹路相映成趣,仿佛见证着传统文化在小小传承人手中的新生。
衣袂飘飘间,是古今对话的浪漫;笔墨留香处,是文化传承的种子。这场沉浸式简牍文化之旅,让孩子们在触摸、聆听、书写中与历史深度相拥。
欢迎全省各地的通讯员踊跃投稿:mrgstx@163.com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4年11月13日《金塔县博物馆馆藏纸质文物保护修复项目》通过结项验收
- 2024年08月13日金塔县双树村:一馆寻往昔 乡土觅乡愁
- 2022年09月19日金塔县成立全省首家“农民作家小院”
- 2021年12月03日金塔县近1200场次电影在百姓家门口放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