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通讯员  >  社会事业

荒漠生命奇观!瓜州惊现“活化石”鲎(hòu)虫

 2025/08/05/ 09:14 来源:每日甘肃网 通讯员 吴敏 崔柳

  每日甘肃网讯(新甘肃·每日甘肃网通讯员 吴敏 崔柳)近日,在位于瓜州县境内的甘肃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场寻常的生态巡护撞破了三亿年的生命密码。双泉驿管护站工作人员在巡查一处天然水塘时,忽然发现水中游动着一群形态奇异的生物——它们身披褐绿色盾甲,尾部拖着剑状长尾,在浑浊的水体中灵活穿梭。经保护区科研团队现场鉴定与影像分析,确认这正是被誉为“活化石”的鲎虫,这个起源于三叠纪的古老物种,竟在极度干旱的荒漠深处续写着生命传奇。

  鲎虫隶属于鳃足纲,其古老形态可追溯至三亿年前的三叠纪。这些身披盾甲、尾部细长如剑的节肢动物堪称地球生命演化的“见证者”。其最为人称奇的生命策略是“滞育”——虫卵能在干旱土壤中休眠数十年,一旦雨水形成临时水塘,便能迅速孵化延续种群。此次在极度干旱的安西保护区内水塘中发现其少量活跃个体,不仅直观展现了这一古老物种顽强的环境适应力,更揭开了荒漠中短暂水域所孕育的隐秘生态系统的神秘面纱。

  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我国唯一以极旱荒漠生态系统为保护核心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生态价值在于维系着极端环境下脆弱而独特的生物多样性。鲎虫的意外现身,被科研人员视为区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重要“生态指标”。“这意味着保护区多年来严格的管护措施,成功守护住了这些微型水域的生态稳定。”保护区科研人员表示,“即便是在严酷的极旱荒漠,这些古老的水塘也成了珍贵生物难得的‘避难所’。”

  目前,管护站已加强对该水塘区域的巡护力度,避免人为活动干扰,确保这一荒漠“活化石”能顺利完成其短暂而珍贵的生命周期。下一步,保护区科研团队将深入研究鲎虫在该极端环境下的生存机制,逐步解码荒漠湿地这一特殊环境中蕴藏的独特生命演化密码,为极旱荒漠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提供更科学的理论支撑。

  欢迎全省各地的通讯员踊跃投稿:mrgstx@163.com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