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每日甘肃网通讯员 孔维伟 王玮
黄河流经永靖107公里,丰富的水资源滋养着流域内的渔业生态。
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传统渔业转型升级面临机遇和挑战。永靖县坚持以科技赋能渔业产业提质增效,促进永靖县水产养殖品种结构调整,解锁绿色高效养殖新路径,探索生态优先、循环可持续的渔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永靖方案”。

日前,永靖县陆基循环水智慧水产养殖产业园养殖车间完成智能控制系统及养殖设备调试,三文鱼育苗、生物菌培养、虾苗投放等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实现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在育苗与养殖过程中的深度融合。
走进产业园,三级过滤车间机械轰鸣,源源不断地对地下水进行分级过滤。沙滤车间通过物理拦截方式有效去除水中大于5μm(微米)的颗粒物和悬浮固体,超滤车间30nm(纳米)的过滤孔,可去除原水中的细菌、微生物、病毒等不溶解性的胶体,纳滤车间采用物理分离方式,高效去除原水中高浓度钙离子、镁离子等重金属,为后续养殖提供符合标准的高品质水源,通过生态循环养殖模式,有效缓解了传统养殖对水资源的污染,循环养殖系统使综合用水成本降低30%,实现水资源高效循环利用,为集约化养殖提供可持续科技方案。
南美白对虾虾苗中间培育及养殖车间里,直径10米的12座虾池已完成设备安装调试,过滤后的水源经过微粒机进入生物池,经由蛋白分离器吸附混杂在水中的颗粒状的杂质并排除,实现养殖水循环利用。基地采用物联网+智能化操作系统,实现培育及养殖过程自动化、信息化,推动渔业不断向高端化、智能化迈进,为全县渔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三文鱼育苗车间已于9月6日引进首批源自波兰的三文鱼卵100万粒,预计2个月出苗,投放水库养殖,每年育苗6批,共计600万粒。虾苗车间已完成设备调试,正在进行生物菌培养,从广东正大公司订购的100万尾虾苗,将于近期投放,预计春节前全面上市。”产业园厂长罗剑华介绍道。
永靖县陆基循环水智慧水产养殖产业园占地面积66.8亩,总投资4432万元,新建陆基循环水养殖南美白对虾虾苗中间培育及养殖车间、陆基循环水鱼育苗及孵化车间,配套建设厂区及相关附属设施,配备养殖设施418台。项目建成后,可年产南美白对虾20万斤,三文鱼鱼苗600万尾,产值2100万元,形成从鱼卵孵化到加工销售的完整产业链。“产业园的建成将进一步推动永靖县渔业向设施化、智能化、生态化方向发展。”永靖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祁光福对科技赋能渔业高质量发展前景充满信心,他相信通过科技创新、生态转型和产业链升级,转变水产养殖模式,调整水产养殖品种结构,可以促进全县渔业实现绿色、高效、可持续发展。
从传统养殖到数字可控,随着5G、AI等技术在渔业全产业链中的深度应用,黄河流域的渔业转型不仅是生态保护的缩影,更是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永靖县通过科技赋能推动渔业从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型,智慧渔业在永靖县黄河流域的创新实践,正在构建“资源养护-智能养殖-绿色加工”的全链条产业体系,将进一步推动黄河流域永靖段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共赢格局,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复制的“永靖样板”。
欢迎全省各地的通讯员踊跃投稿:mrgstx@163.com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4年03月26日黄河明珠更耀眼 永靖县激活文旅产业“一池春水”
- 2022年05月19日永靖县三塬镇白塔木雕产业园即将开工





















